分享更多
字体:

伦敦人的后奥运畅想:"伦敦碗"大规模瘦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9 08:3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伦敦人的后奥运畅想:"伦敦碗"大规模瘦身

  2012伦敦奥运会主场馆“伦敦碗”俯瞰图

  

伦敦人的后奥运畅想:"伦敦碗"大规模瘦身

  2008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

  每四年一度的夏季奥运会,称得上是全球盛事,随着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在即,各种跟奥运相关的议题和新闻,自然也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当初伦敦能够打败热门对手巴黎,成为奥运会主办城市,大打“遗产”牌是其制胜手段之一。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确定因素之下,加上环保意识抬头,伦敦所提出的“永续性”(sustainability)以及后奥运的“遗产”(legacy)概念特别具有吸引力,终于在最后一刻打动了评审委员的心。夺标之后,伦敦奥委会从各个场馆的设计到活动的宣传、推广等事宜,全都力求“让奥运会留下一份厚重的遗产”,而且不能只让伦敦受益,更必须扩及全英国。那么,伦敦奥运委员会是怎样规划达成这些目标的呢?

  全欧洲最大的城市公园

  首先,伦敦市政府授权英国建筑公司Atkins,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伦敦东区拆除了200多栋建筑,清理了超过130万平方米的场地。施工初期,伦敦市政府要求施工方必须达到90%的循环利用率,但完工之后,Atkins公司甚至超过了这个标准,有95%的拆除物被再度利用或回收。

  此外,因为该地区的土壤已经受高度污染,所以Atkins公司特别设立了一个“土壤医院”,使超过80%的受污泥土获得再次清理。一种通过采用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来清理泥土的土壤修复技术,使已经被污染的土地可以重新利用,规划在奥运会结束以后,奥林匹克公园将被重整为全欧洲150年来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不仅邻近社区将可经过运河小径、步道、单车专用道等就近享受新的休闲场所,奥林匹克公园也将经由地铁、轻型火车和各式大众运输工具与伦敦市中心接轨。目前估计,将有数千个新的工作职位随着奥林匹克公园应运而生,同时既有社区和当地居民也将因新兴建设而创造更大的经济荣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奥林匹克公园的开发与管理将是一个长达20年的长远过程,无法一蹴可及。毕竟要从工业废气用地蜕变成绿树、花草、湿地植物欣欣向荣的生态环境,需要视野与宏观,也需要耐心和魄力。因此之故,奥林匹克公园遗产公司应运而生,启动资金来自英国政府和伦敦市长办公室,但其愿景是自我创造盈利的永续经营。

  可拆卸的“伦敦碗”

  迄今,奥运委员会已经在伦敦东区开辟出来的奥林匹克公园里,兴建了好几座新的运动场馆。它们彻底改变了伦敦东区的天空线。主场馆的绰号为“伦敦碗”,因为其外形下窄上宽,酷似一只汤碗而得名,由英国Populous建筑师事务所负责设计、建造。这是一家专门设计体育设施、运动场所、大型会场的公司,承办过许多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包括英国本土的温布利球场、O2球场,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主场馆,以及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等。

  “伦敦碗”由5个环状结构组成,奥运会期间可以容纳8万名观众,但其中只有位于“碗”底下的2.5万个席次是永久性座位,其外围架设了一个可以拆卸的轻质铁架做看台,附加了5.5万个临时座椅。奥运会结束以后,由轻质铁架组构而成的上层环状将被拆除,部分临时性座椅也会被重新组装,使“伦敦碗”场馆的面积缩小2/3,可容纳6万名观众。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拆除全部临时座椅,只留下2.5万把永久坐席。

  Populous公司对于“伦敦碗”的设计相当骄傲:“‘伦敦碗’不是一个以壮观外形取胜的运动场,而是一个更聪明的建筑,拥有最为复杂的装卸工程,像一只盛满空气的大碗。”

  然而并非所有的专家都能认同这个想法,英国女建筑师阿曼达·贝利提出了三点质疑:第一,她认为“伦敦碗”的临时屋顶在奥运会结束以后根本不能用,因为场馆的面积前后变化太大,这是浪费之一;第二,被拆除的数万张临时座椅理论上虽然可以再利用,但实际上却不太可能真的派上用场,例如2014年即将在格拉斯哥举行的英联邦运动会,就拒绝回收“伦敦碗”的座椅;第三,拆卸过程所需的花费,以及拆卸之后的储存问题都没有包括在建设预算里,因此在经济效益上可能也有过于夸大之嫌。

  庞大的再利用计划

  除了“伦敦碗”之外,其他的伦敦奥运场馆也都采取类似的“可拆卸”及“再利用”理念,以期达到“永续发展”和“留下遗产”的终极目标。

  例如,造型像一大片海浪的游泳馆,在奥运期间可以容纳1.7万名观众,但是在后奥运时期,游泳馆的临时设施被拆除之后,座椅将只剩下2500个。3个大型游泳池将被划分成5个规模较小的游泳池,对公众开放,成为伦敦市民(尤其是东区市民)可以享用的公共空间。另外,拥有1.2万个座位的奥运倾斜自行车赛车馆,有高达50%的临时座椅,奥运会落幕以后,这里的赛车道将会进行适当改建,以便和其他的自行车道相结合,变身成为一个面向社会的自行车运动园。手球场在后奥运时期,也会改头换面成为地区健身中心,而篮球馆更将被彻底拆除,不过可能视需要被搬到他处,甚至海外重建。

  主场馆“伦敦碗”奥运会后的使用规划,在宣传层面上自然超越了首府伦敦,是对全英国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后奥运遗产。经过激烈的较量,一度由英超球队西汉姆联队获得“伦敦碗”的赛后拥有权,因为在竞标过程中,西汉姆联队承诺会保存“伦敦碗”的田径跑道,兑现英国人申奥时所开出的“永续”和“遗产”支票。

  可是在2011年10月间,西汉姆联队却开始打退堂鼓,坦承要保存田径跑道困难重重,因为来看足球赛的观众席将会变得离足球场很远,大幅降低球赛的吸引力。考虑到无法长此经营,于是西汉姆联队改申请为“伦敦碗”的租用者,而非拥有者,他们只想保留2.5万个永久性观众席次,并希望在球赛期间覆盖田径跑道,这样既不用拆除田径场,让“伦敦碗”变得面目全非,足球迷在观赛时可能也不会受到太多不必要的干扰。

  如果没有更好的方案或意外出现的话,这个提案很可能便是“伦敦碗”最终的归宿。

  (作者系英国利兹大学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一场心理较量

  近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引用建筑评论家埃利斯·伍德曼的话,对伦敦奥运场馆做了一番很不客气的评价。伍德曼批评“伦敦碗”说:“便于拆卸的原则当然很好,也显示了我们在设计哲学上有意跟2008年的北京奥运主场馆有所区分,互别苗头,但这只是一种企图心方面的成就而已,而不是一种建筑上的成就,以实际成果来说,我们所看到的伦敦碗的设计实在非常不显眼。”

  伍德曼进一步指出,整个伦敦奥运会的发包和设计过程都很不尽如人意,他特别不满运动场馆没有经过严格的建筑设计竞赛,以至于搞出了一个其貌不扬的“伦敦碗”。

  《泰晤士报》的建筑评论家汤姆·迪克霍夫深有同感。他认为将来历史在评价2008年和2012年的两届奥运会时,很可能会把北京的“鸟巢”和英国的“伦敦碗”,视为东方之崛起对照西方之衰退的两大象征。

  (蔡明烨)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