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怎样排对(法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0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新闻背景:
威海新闻网1月2日消息,一名有癫痫病史的男子,2011年12月31日晚在威海火车站售票大厅排队买票时,发病,倒地。火车站客运员获悉后,速到,急救。男子醒。
柏拉图说,正义是各得其所宜。此话有理,但大而无当,用起来费思量。譬如,排队的正义便成为:排在你该在的地方。这样一句精辟的废话让人约略体会出排队的正义之难。
排队的规则,简言之,先到先得。前提要么是总量有限,常见的有房产、iphone4等;要么是限时供应,譬如说食堂打饭;要么就是总量有限兼限时供应的,如火车票和医院就诊等。其实排队并不是稀缺资源分配的惟一方法,在理论上有抽签、投票、决斗等方法,而黄牛党用的规则类似于拍卖。相较于所有的替代性方案,排队法显得简单、省事。
如此,排队法的作弊成本也较低,譬如在车站,排在前面的人同时买许多票。于是有了排队正义的修正版本:除了先到先得,还要限量供应,限定每个参与排队的人员每人可以获得资源的数量。
但是,此修正版本还是不够正义。从新闻中的癫痫患者便可知道一二,一些特殊群体并无排队的能力或必要,是需要优先照顾的。于是有了修正第二版:排队就是先到先得,限量供应,特殊人群优先。因此,车站设特殊人群窗口。这样的安排自然又能实现某种正义,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挑选特殊人群的依据常常引发争议,甚至学生优先、民工优先的安排也会引发其他一些人群的抱怨。
与许多人不排队或插队一样,排队正义的修正二版也有落实的困难,如一些非特殊人群总会跑到特殊窗口。一个近似的例子是公交车的爱心座位。
关于排队,常见的便是这三种规则,显然三种规则仍无法实现完美正义,总有一些钻空子的新花样冒出来。譬如为突破“限量供应”的限制,便有雇人排队的做法;为突破“特殊人员优先”的规则,便有假冒身份的做法。那将来会不会出现排队正义的修正三版乃至N版呢?
也许会有,但将更难操作。仅就上述三个现实版本而言,随着规则的升级,排队人群的组织化程度更高,资源供应方则需要的投入就越发多。1月7日下午4时许,上海火车站北广场,临时搭建的购票“帐篷”,进口三四个警察,出口三两个警察,四十多个购票窗口,每隔十个窗口,一名武警战士设一个岗位,每条购票队伍又有武警在其间穿梭,主干道上数十位警察严阵以待。如此人力安排,恍然进入了一个“放风”的空间。
梁实秋曾抱怨陌生人走到一起便不好好排队,可能是少了一根鞭子。如依照他的想法做下去,资源的供应方必须建立越来越庞大的“客服”队伍,其维护成本则被越加繁复的排队规则垒高。
多数时候,排队是基于相对陌生人群之间的低度信任与默契,是人们在获取资源的过程中,为解决组织性稀缺的问题,自动自发形成的正义。比如,在开会结束时,同志们让领导们先走,或领导们目送同志们先走,自有其默契秩序,梁实秋所言熟人间的“排队”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另一方面,参与排队的陌生人间要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或同质性,从而使默契成为可能。各人对某种物品渴求的程度相似进而对谁“该在”什么位置没有大的分歧,更不会因为彼此的衣着、身份、交流方式等无法产生最低度的信任。
当索取资源的人群数量较小时,组织性不成问题;当排队人群彼此感觉相似时,排队也不太困难。其他情形下,必然涉及到组织与自由、原始规则与升级版本、经济与不经济、熟悉人与陌生人、异质与同质的矛盾纠葛。因此,排队作为一种有限的正义,注定无法完美,尽管我们无比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