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2中关村小蚕豆们的理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0 07:59 来源: 北京商报
2012中关村小蚕豆们的理想

  速度慢了下来,转型目标引导下的变化快了起来,在这“一慢一快”的发展节奏中,北京的发展变得丰富和广阔。作为站在建设世界城市历史坐标上的大国首都,北京不是再让生活变得更快,而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开局之年,人人感到了北京转型变化的气息,北京服务、北京创新、北京精神引领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方兴未艾的变化。而在接下来的2012年,什么又是北京最值得期待的变化呢?

  为此,本报今起推出“2012,北京最值得期待的变化”系列报道,展现北京“两会”代表委员、企业家、市民对文化、消费、理财、环保,以及创业、北京服务等方面最值得期待的变化,并期望由此勾勒出一幅2012年北京变化的愿景。

  中关村,每天都在迎接企业的新生和消亡,围绕着创新创业、怀揣着知识技术、寻求商机的创业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聚集中关村。他们就像一颗颗“小蚕豆”——体态娇小内核坚固,滴水滋润便能发芽成长。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滋养下,小蚕豆们迅猛发展,但各种烦恼也油然而生。这些小蚕豆们的烦恼来自于企业超乎预期的发展速度与急切需要更多社会资源之间的有效衔接,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只要有一块规则清晰、机会平等的土壤,小蚕豆们就不可阻挡。而北京,就是要打造这么一个适合小蚕豆发芽的土壤。

  徐磊:“40名员工不挤着办公”

  记者眼前的徐磊,几年前还是名副其实的高管,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清华大学本硕博连读的高才生,围绕着他的生活光环是——丰厚的薪酬、喝茶看报、收发邮件、与投资人聊聊天,“正儿八经的工作时间也就一个来小时”。徐磊说,他在这家公司做了8年,参与了公司初创与发展,他负责过第二代身份证、奥运会电子门票等公司参与的重要业务运作。

  但是,安逸的生活也并非人人向往。当成为高管,徐磊却发现自己被养懒的风险正在滋生。他告诉自己“必须做出改变了”。

  2010年3月他辞职加入创新工场,在公共服务平台就职,帮助创新工场内的在孵企业做些咨询工作,虽然拿着比自己以前缴纳个人所得税还少的工资,但他认真学习互联网产业,观察工场内的优秀人才,并探寻着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

  8个月后,他组建起自己的创业团队。“创新工场比我预期学到的东西多,包括互联网运营模式、分析潜在的竞争对手、组建开发团队、寻找创业方向等。”徐磊说,他的创业项目是打造一个汇聚餐饮游戏、文化娱乐打折信息的优惠券平台——布丁。用户通过智能手机下载该软件就能使用。比如“布丁电影票”,用户到电影院时,只要拿出手机向售票人员展示优惠券,就能购买打折电影票。

  创业以来,原来每星期去打两次高尔夫球的徐磊,再也没有摸过球杆。他的作息也更加不规律,凌晨两点睡觉、早上8点起床。与此同时,他的成就感也在与日俱增。布丁活跃用户从去年4月的30万人,到7月100万人,猛增到去年10月的400万人。

  徐磊面前有四个显示屏幕。分别标注着不同的数据信息。软件下载量是多少,有多少人用软件消费,消费金额是多少?这些信息成为他对公司运营做出战略决策的重要参考,两点睡觉,8点起床,合眼前睁眼后,再看一遍数据已经成为他每日的生活定式。

  如今,徐磊已经陆续发布了布丁外卖、布丁看电影、布丁K歌会等多款软件,并拿到了1000万美元的投资资金。然而,欣慰之外,徐磊的创业亦有烦恼。首先是办公面积不够用,包括徐磊在内,所有40名员工在一间40平方米的写字间办公,惟一的一间有隔断的房间被用做会议室。

  另一个烦恼是1000万美元的投资资金至今未能在中国落地。虽然美元已经到账,但是由于国家相关部门对海外资金监管严格,从去年4月获得第一笔美元天使投资,到10月拿到清科创投的美元风险投资,这两笔资金还在审计中。现在布丁依靠的是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度日。“我们一头缴纳银行利息,另一头因人民币的升值致使美元在缩水。”徐磊坦言。

  陈海滢:“招到更多牛人”

  徐磊会议室的窗户外,隐约可以望见东北方向3公里的清华科技园,那里是陈海滢创办的北京清远华程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地点。记者见到他时,一个上午的时间,他已经赶赴国家水利部附近的西二环某处商谈一笔有关水利物联网的应用项目,之后赶到东北三环洽谈了一笔农业物联网合同,最后,他来到西北四环的餐馆,与某出版社编辑讨论他的最新著作《智慧城市》的出版事宜。

  陈海滢2003年从清华大学电子系毕业,在易观国际做了3年产业咨询师,2006年决定和清华校友一起创业,这家公司主要提供物联网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最近陈海滢又接了两个工程,一个是为陕西省某博物馆提供安防设备,如果有人偷盗文物,附着在文物上芝麻粒大小的金属物若有细微移位,透过无线监测设备,即会警报。另一个是为棉种企业提供防伪解决方案,农民只要拿着棉花种子包装袋可到种站进行认证,避免购买到假种。

  5年时间,这家公司便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展之迅猛,业界也为之惊讶。5年前刚创业的陈海滢,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事业可以发展如此快速,辐射到京外那么远的省市。而创业之初他连一台电脑都买不起,办公用的电脑,是从清华毕业的学生那里低价收购回来的显示器、主机等部件,零零散散拼凑在一起的。陈海滢把几年来辛苦积攒下来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了清远华程,他在阜成路附近租到一间很小的办公室,楼下是间饭店的厨房,呛鼻的油烟味每到中午就会透过窗户涌上来。

  搬家、再搬家、再次搬家,是陈海滢创业初期的写照,3年时间搬过7次家。创业初期工商管理流程繁琐,有一次搬家没有及时去工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行政部门要罚款万元,被吓坏的陈海滢忙跑去工商注册大厅办理,说了数不尽的好话,行政人员可怜他一个学生模样的创业青年,免了罚款,然后他又来来回回跑了十几趟,才算把材料一一备齐,顺利办完手续。

  虽然陈海滢已经在清华科技园拥有了自己的办公空间,但是空间资源紧张也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之一,无奈之间,他已经在四惠附近设立了公司另一间办公室。

  空间资源或许还能凑合,人才困境则是陈海滢必须直面的难题了。2007年他们在清华科技园举办的一场面向清华毕业生的招聘会现场,收到的简历有70份,而两年后,同样的举办方、同样的活动、同样的地点,他们只收到一份简历。或许有人说这只是一次巧合,但陈海滢马上举出互联网的招聘实况,形势同样不容乐观。2008年他们招聘一名行政助理收到200份简历,甚至包括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等优秀人才,去年他们发出招聘工程师的信息,却只收到20多份简历。

  综合考虑之后,他甚至已经开始考虑在济南建立研发中心。

  苏菂:“给二三十万投资也行”

  记者见到苏菂时,已经两个星期没有回家的他,正在包间内酣然入睡。

  一年前,他的身份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蓝汛的投资总监,5年的工作经历让他体会到投资人寻找项目的艰辛,尤其是路途中浪费的大量光阴。

  8个月前,辞职后的苏菂决定做一个将创业者和投资方聚在一起的商业项目,车库咖啡的概念随之诞生。只要一杯咖啡钱,顾客就能在这里待一天,享用高速无线网络和沙发桌椅。对于掰着指头精打细算的创业者尤其受欢迎。

  苏菂睡在咖啡间的包房,笔记本电脑、黑板、几排沙发和一张桌子,塞满了整个房间。他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有回家,“大家都有热情,我想没有激情也不行啊”。他用这样的话调侃自己。

  他最近在秘密筹备一项工作,准备年后推出车库咖啡的线上产品,至于具体细节苏菂不愿透露,只是说这项产品他构思了4个月,并且他认为未来一定有市场。可以肯定的是,他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车库咖啡的功能延伸出去,不受地理局限。

  目前,车库咖啡已经获得海淀创新型孵化器的授牌,苏菂现在关心的是2012年会有哪些政策能落实到车库咖啡。“这个认证应该是有一些政策可以享受,如果给我们投入个二三十万也行啊。”他爽快地笑了。

  杨先锋:“尽快获得海量用户”

  车库咖啡的一角,杨先锋和他的创业团队永远最先“霸占着”窗边的四人座位。作为团队发起人,杨先锋有10年工作经验,3年前刚刚读完北京大学MBA。其余团队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2岁。他们开发的是手机通讯录软件——友友,适用于安卓手机系统,产品基本开发完毕正计划在互联网上投放。

  虽然他们还没有注册公司,但产品已经做得有模有样,如果用户安装该通讯录,只要摇一摇手机,就可以相互间传递通讯录,如果用户修改了自己的名片信息,收录了他名片的亲友手机中会显示不一样的颜色,提醒更新该名片,点击一下即可完成。

  对于杨先锋而言,生存压力一样摆在眼前。“虽然小企业的创业成本在降低,比如利用互联网资源免费开发软件、传播等等,但是创业团队的成长成本却在升高。比如不远处的中关村电子卖场里一些山寨版的智能手机,直接预置了腾讯QQ的软件,腾讯当然财大气粗,搭载一个他们的软件,他们就给卖手机的人2元钱。我们哪里有这个能力去推广自己?而且行业巨头一旦看到小企业做什么项目有潜力,马上就会跟进,所以和以前互联网一片空白时代比较,创业反而更难了。”杨先锋说。

  不过,杨先锋也明白,目前的任何麻烦都是浮云,最重要的是先把产品做出来,尽快获得海量的用户。然后争取2012年拿到百万元投资。

  商报记者 张晓东/文 焦剑/漫画

  小蚕豆档案

  ●中关村共有2万家企业,其中80%是中小企业。

  ●中关村每年“出生”2000家企业,另有2000家“死亡”。

  ●2011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预计将达到1.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0%。

  ●2011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增至1550家,新增140家。

  ●1-11月,各类资金在中关村的投资案例295个,投资金额达到224亿元。

  ●2011年示范区企业研发及科技活动经费总额将超过750亿元,同比增长近20%。

  ●2011年示范区企业专利申请量将达到1.9万件,专利授权量超过1万件,增长超过30%。

  商报链接

  小蚕豆的土壤、阳光、空气

  这是中关村的速度。来自中关村管委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示范区企业总收入预计将达到1.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0%。

  连续20多年保持20%的高速发展。堪称世界区域经济中的奇迹。

  有人说过,一个区域新生与死亡的企业数量代表着本地区的创新活跃度。从这一点看,美国硅谷和中关村“实力”相当。二者每年都有超过2000家企业创办和消亡。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小微企业也有自己的烦恼。比如融资难、贷款难、招聘难、办公空间紧张等等。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关村小微企业的烦恼,某种意义上恰是“幸福的烦恼”。因为这些烦恼来自于企业超乎预期的发展速度与急切需要更多社会资源之间的脱节,这也恰恰说明,只要有一块规则清晰、机会平等的土壤,小蚕豆的发展不可阻挡。

  北京的优势,就是打造了一个适合小蚕豆发芽的土壤。

  中关村的“麻烦”,则是因为小蚕豆已经发芽,需要更多的资源。

  北京的使命,将是不断提升完善创新创业土壤,支撑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有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创业者数量大约有7000万,真正创业成功的比率还不到10%。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不过未来的创业趋势已经可以渐渐显示,创业资源的匹配、创业资源的聚集、创业环境的构造已经越来越重要,而非以往单纯以创业者的个体能力作为惟一砝码。

  北京长城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告诉记者,当今的全球化社会已经对创新带来深远变革,创新已经不是单一的产品竞争,而是创新体系的竞争。不是个人的竞争,而是资源的聚合竞争。

  获批建设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国家层面一系列政策在此先行先试,在北京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关村的建设某种程度上为中国探索了一条针对小微企业,从注册、选址、孵化到融资、信用、乃至上市的扶持路径,无论是推出四只政府引导基金、建设技术交易所,还是成立中关村发展集团、打造中关村科学城,中关村先行先试工作的核心之一就是推动科技成果在京产业化。

  某种意义上,中关村正在朝着探索中国特色的小微企业发展路径而向前迈进。

  商报提问

  三招破解小蚕豆们的烦恼

  商报:中关村优越的创新环境吸引着全球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集聚中关村,而在逾千家过亿企业中,怀揣着知识技术的小蚕豆们犹如星星之火,他们的生存状态尤为值得关注,政府部门应该给予哪方面优惠,让他们在寸土寸金的中关村中发展壮大?

  海淀区区长隋振江告诉记者,目前海淀区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吸引更多社会群体参与科技园创办的发展新思路,扩充科技园区体量与规模,为广大急需空间资源的初创企业提供支持。

  隋振江说,随着海淀北部被纳入中关村核心区,地区大开发随即启动,一批批大项目、大企业落户北部。对此,海淀区制定了土地征占补偿机制和土地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通过自办科技产业园获得经济收益,又能帮助企业发展。

  海淀北部四镇,将按照“一镇一园”的布局,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办科技园。园区规模与辖区农业人口数量挂钩,保证农民人均享有50平方米的集体产业用地。目前,海淀北部的翠湖科技园、永丰科技园正在进行开发建设,农民产业园可以委托这些大型科技园区的开发企业一并进行土地的一级开发,做成“熟地”后,再由村集体自行建设厂房,也可以由开发企业建成统一的标准厂房,由村集体来负责对外租赁。

  商报: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多年未解的难题。中关村小微企业的不确定性和现状更是加大了融资难度,但是这些创新小微企业具有发展潜力,更需要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政府部门该如何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中关村管委会金融处处长何存告诉记者,虽然融资难是全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但是,中关村的小微企业却有着另一种风景线,从银行实物抵押贷款这条几乎惟一的融资死胡同,到构建信用促进会,再到14家银行在中关村设立专营机构,推出几十种融资产品及中关村管委会众多的贷款贴息政策等等,中关村正在成为中国科技金融的中心。

  这些成绩,得益于一系列的先行先试政策在此开展。2006年,中关村率先开展中小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做出《关于同意在中关村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试点的批复》,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和中关村管委会在中关村联合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工作。

  商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能一个优秀人才就能解决一个企业发展的问题,但是,处于创业和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又不能给予人才高收入和稳定性,如何引才留才掣肘着企业发展。中关村人才在就业、户籍等方面会提供什么特殊关照,以留住高科技人才?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告诉记者,去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2011-2015年)》,涵盖6项重大工程,落实10项具体支持政策,提出中关村将在2015年全面建成国家级人才特区,聚集包括海外留学人员在内的5万名左右高层次人才,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战略高地。

  北京市政府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提出把北京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把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建设人才特区将为此提供有力保障。到2015年,中关村将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吸纳的全球创业投资规模进入亚太地区前列,产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前列,示范区总收入由2009年底的1.3万亿元增长到3万亿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