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关下班前半小时关空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0 15:01 来源: 北京晚报北京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今天发布
今天上午,《北京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发布,倡导家庭在购物时多用布袋子菜篮子,少用塑料袋,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在下班前半个小时关闭空调,双面使用打印纸。
家庭
购物尽量不用塑料袋
对于家庭节能,全民行动计划也提出了建议,倡导家庭节能减排行动十件事:随手关灯、拔插头,减少待机能耗;夏季少用空调多开窗;随身自备饮水杯,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购物使用布袋子、菜篮子,尽量不用塑料袋;自觉选购节能家电、节水器具和高效照明产品;温水洗衣自然晾晒,尽量使用无磷洗衣粉;家庭一水多用、循环利用;合理健康饮食,尽量减少餐具更换频率;多在户外运动锻炼,多爬楼梯、少乘电梯;倡导绿色环保装修,家里多养花种草。
本市还将组织开展万户居民家庭节能示范创建活动。在社区、大型家居建材市场开办居民家庭节能改造课堂,量身打造系列课程,宣传家庭节能、绿色装修及小区绿化知识与技巧。结合老旧小区抗震节能改造,研究支持政策,鼓励居民家庭结合家庭装修自愿开展节能改造,推动供热计量改造,完成上万户居民家庭节能示范改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家庭标兵”评选活动,对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家庭给予荣誉和奖励。
政府
鼓励双面使用打印纸
政府机构节能减排行动,也是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行动计划提出,政府是社会行为和公共道德的示范和标杆,政府机构要率先践行节俭从简的办公方式,争做节能减排表率。
本市将推行6个节能减排办公行为习惯:用电高峰时段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使用空调时关好门窗,下班前半小时关闭空调;日常办公尽量采用自然光,离开会议室、洗手间和其他办公区时随手关闭照明开关;鼓励采用打印、复印、扫描多功能一体机,双面利用打印纸,尽量减少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能耗;办公场所三层楼以下(含三层)停开电梯,非高峰时段减少运转台数,提倡高层建筑电梯分段运行或隔层停开;随手关闭水龙头,在办公区域适当位置放置盛水器具收集保洁用水;阶段性使用和暂时闲置的物品要妥善保管、随时待用,替换办公设备要及时回收、修旧利废。
学校
组建20万人节能护卫队
全民行动计划提出,本市将组织校园节能减排宣教和志愿者队伍,在中小学组建20万人的小卫士护卫队,开展“节能环保小能人”、“绿色天使行动”等活动,动员学生参与家庭和社区节能减排活动,通过“大手带小手,小手拉大手”全面提升家庭节能减排意识。
本市还将积极推进校园节能减排,建立符合校园垃圾产生特点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加强废纸等再生资源回收。鼓励学校食堂加强餐厨垃圾定向回收处置管理,与专业化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企业合作,实现餐厨垃圾“日产日清”和规范化回收处置。加强学校和学生用水、用电定额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公共水房、实验室、教室用电、校园路灯等各个方面的智能管理。
农村
京郊推广液化石油气
针对农村地区,全民行动计划提出,把农村能源利用和延伸城市公共服务结合起来,推动农村炊事燃气化、供暖多元化、用能清洁化。继续推广扩大农村户用太阳能使用范围,在有基础的农村地区实行联村供气工程,推广户用液化石油气。积极开展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工作,深化太阳能低谷电热能以及清洁煤、生物质燃料的组合技术。继续加强清洁能源利用,大力实施煤炭清洁利用,替代原煤散烧。开展绿色能源示范村镇创建活动。
企业
重点企业需用能源管理师
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职工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全民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广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通过推动技术革新,健全管理体系、争当行业领跑者,挖掘节能减排潜力,不断深化循环经济理念,共创节能减排示范园区。
本市将广泛发动企业职工参与节能减排。针对车间、班组、岗位等不同层次,开展岗位练兵与技术培训、节能减排劳动竞赛,节能标兵与节能优秀小分队评选等活动。广泛开展“我为企业节能减排献计策”的小革新、小发明、小设计、小创新、小窍门等活动,组织职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找漏洞,找原因,为企业提高用能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提出合理化建议。本市还将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活动,鼓励企业建立完善节能管理机构,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明确节能工作任务和职责。在电力、供热、交通等重点领域企业,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累计培养1500名能源管理师,基本实现全市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负责人由能源管理师担任。
交通
鼓励公交或步行上班
行动计划鼓励职工公交或步行上班,减少小客车出行率。本市鼓励自行车出行,在重点大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及商务中心区、中关村西区等区域设立自行车专用道,推出“古都风貌骑行观光”、“骑车逛奥运场馆”、“骑进胡同文化”等“骑行北京观光线”。健全自行车租赁网络,实施IC卡刷卡租赁、异地租还、统一规范定价等制度,推进不同自行车租赁公司之间形成资源统一共享机制,方便市民或游客租赁。持续优化公交网络,建立“无缝隙”的交通换乘系统,五环外地铁周边同步规划建设一批驻车换乘停车场。建立微循环交通网络,开设全日开行和通勤高峰时段运行的多层次微循环公交接驳线,解决部分社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建设“首都便民交通五系统”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动态发布道路交通拥堵指数,为市民提供动态、静态相结合的交互式信息服务。
本报记者 贾中山 J159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