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ST创智重组困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0 16:1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熊凯 2012-01-10 16:19:00  

  数天之后的1月16日,暂停上市4年之久的ST创智将迎来股东大会之期,由于关联方回避表决,大地集团抛出的30亿资产重组方案,决定权将落在中小散户之手。

  “对于这次重组,我们一定反对,坚决要把不信守承诺的大地集团赶出去。”2012年1月10日,ST创智(000787.SZ)中小股东代表之一金康令对记者表示。

  “我们已成立了北京创智联盟,集结了1000多万股,江浙一带集结了2000多万股,再加上湖南本地散户,加起来大概有4到5千万股。”金康令称对否决重组方案满怀信心。

  “如果股东大会不批准重组方案,我们将会选择其他公司进行重组。”同日,ST创智大股东四川大地实业集团(下称“大地集团”)董事长贾鹏则对本报记者表示。

  “对于重组方案能否通过我已看得很开了,但大地集团进军资本市场的发展战略不会因此改变。”贾鹏对记者表示。

  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各执一词,针锋相对,ST创智的命运也因此显得波云诡谲。这4年来到底发生了什么,重生时刻的尖锐对立又是否能够化解?

  四年蹉跎

  2007年5月,因连续三年亏损,ST创智被深交所暂停上市。这是由曾经风光无限的“IT少帅”丁亮一手制造的“烂摊子”,其操纵大股东对创智科技占款累计超过11亿元,并违规担保超过9亿。

  2007年12月12日,大地集团斥资1亿元,通过拍卖受让创智集团所持ST创智4463.52万股,占总股本的11.79%,每股作价2.26元,并承诺向上市公司注入核心地产业务。

  “大地集团承诺的12个月内重组成为空口白话,拖延至今。”金康令告诉本报记者,对大地集团的不信任由此开始。

  而对此大地集团另有解释。

  “拍卖前大地集团得到保证,两宗涉及金额高达3亿余元的案件会胜诉,大地集团进入后只需要抓紧时间推动重组即可。但股权拍卖后不久,上述两宗案件全部都败诉,面对如此大的窟窿,处置不当将导致创智科技2008年5月直接退市。此时大地集团进入创智的头等大事就变为倾尽全力确保2007年度盈利,只有这样才有保留创智科技继续重组的可能。”大地集团副总裁樊林介绍。

  他表示,重组工作遇到诸多意料之外的因素,前期众多遗留窟窿和不规范的运营,证监会的稽查直至2009年中下旬才结束,重组工作举步维艰。

  保壳成功后,公司于2011年上半年进入了破产重整程序,在持股一万股以上股东缩股20%,持股一万股以下股东缩股15%之后,ST创智艰难“净壳”。

  “大地承诺不重组,我们才同意缩股20%。”金康令介绍,创智没有员工包袱,是个空壳,“嫁妆好一点,可以嫁一个好一点的人家。中小股东可以自己找重组方,也有风投有意向,现在房地产调控这么久了,为什么还要大地来重组?”

  “在保荐机构的协助下,公司与多家重组方进行了接触,并对部分公司进行了尽职调查,但无论是其资产规模、利润水平、规范运营等多方面都难以达到《重整计划》的要求。”ST创智总经理彭扶民告诉本报记者。

  ST创智此前公告显示,重组方的基本条件,包括承诺后续向ST创智注入价值不少于20亿元,且未来三年每年净利润不低于2.5亿元的资产,同时无偿提供不少于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彭扶民透露,达到这样条件的好企业他们也曾接触过两家,但对方最终均选择了退却。由此,重组陷入停滞。

  时间到了2011年7月份,转机突现。以土地一级整理业务为主的中汇医药重组通过证监会审核,这让大地集团看到了希望。

  “从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匹配上来看,大地集团的土地一级整理业务资产,优于之前接触的任何一家重组方。”彭扶民表示,这是公司最终确定大地集团作为重组方的原因。

  重组分歧

  但经过4年漫长等待之后,ST创智推出的重组方案却遭到了众多质疑。

  据重组方案,ST创智将以3.72元/股向大地集团和成都泰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行7.8亿股,购买其持有的国地置业95.306%的股权。按照评估价格,国地置业100%股权的评估结果为30.44亿元,依此计算,购买资产的价值为29.02亿元,增值率接近344%。

  对此增值率,市场有不少质疑。而事实上,如此高的评估值中,最关键的是国地置业拥有的一份合同。这份涉及到7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级开发整理项目合同,评估值达到了22.98亿元。该土地处于成都市龙泉驿区。

  北京一位投行人士认为,作为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都有严格的评估准则和程序。从公告内容看,评估方法没什么问题。

  但从事 ST股投资的投资者谭正标则对此表示质疑。“合同预留了结算比例变更的空间,如果国地置业的工程进度达不到进度,收益率将面临从39%下滑到25%的风险。”他表示,但如果真按照39%的投资收益率计算,龙泉区政府财政收入将减少,因此其判断该合同不具有持续性。

  对此,大地集团副总裁樊林表示,大地集团在该项目已投资5年多,承担了项目发展的很多风险。投资回报中包含了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以及投资收益,个别项目的投资收益调整至25%也不代表项目整体收益会从39%下滑至25%,评估机构在估值时已对各种风险进行了充分的考虑。

  此外,樊林强调,合同已经过政府确认和人大批准。

  两者争论的第二焦点在于增发价格。

  “增发价3.72元是根据停牌前20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均价拟定,但破产重整中我们都让渡了股份,定向增发应该考虑让渡股份的因素。”谭正标介绍,按照他的计算,中小股东的持股成本在5.85元以上。

  “在国内破产重整实务当中,一般采用协商定价,价格区间多半是停牌价的3到5折。”深圳一位熟悉重组的合资投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此前的ST盛润重组增发价格打了5折,ST宝硕、ST偏转则均是打3折。

  对此,樊林表示,“缩股方案是按照大股东多让小股东少让的原则确定的,大地集团作为创智大股东,在增发时也没有采用协商定价,而是按证监会定价原则确定增发价格,体现大地集团对重组的支持。”

  此外,关于重组标的资产的评估也是重要分歧之一。

  “国地置业只有6.859亿的净资产,却超高评估了23.59亿元,增值接近344%。”谭正标表示,可对比的是,铁岭城投,其置入上市公司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级开发业务,也只是高评估了12.16亿元,相比之下,大地集团方案水分巨大。

  记者注意到,中汇医药在2009年公布重组方案时评估增值比例也在350%左右。

  “评估和收购事宜,经过了中企华评估事务所、中信证券、信达证券三家中介机构的认可,未来还需要证监会重组委的审核,相信这些专业机构自有判断。”樊林表示,退一步讲,以市盈率的指标来看,“未来3年国地置业的平均盈利在7个亿以上,评估值只有4倍PE,能说高吗?”

  不过,在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目前A股市场上,以土地开发一级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只有寥寥数家,市盈率在15倍左右,以此计算,如果大地重组方案通过,ST创智复牌价短期内也难超过8元,这是中小投资者不满的根本原因所在。

  “现在市场低迷,确实不是借壳上市的好时机,但是我们进军资本市场的大方向已经确定,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时机就不那么重要了。”大地集团董事长贾鹏坦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