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尴尬角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1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亿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一块大区。相对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或是人口稠密的中原、巴蜀地区来说,地处高原西北地区,建国60多年来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其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还是我国经济版图上的一块“洼地”。
“半开发”的西北角
建国60多年来,西北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就是工业化。经过“一五”、“三线”、改革开放三个阶段的发展,西北工业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最近10多年的西部大开发,使西北工业化程度大大加快。不过,如果把西北的工业化放在全国来看,其工业化进程还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还处于“半开发”的程度。而且,其内部发展极其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之间、平原与山区、草原、高原之间,工业化的差距非常大,工业化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西北工业化的进程是十分明显的,它已在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面铺开。从东起的古城西安、往西到河西走廊,再到新疆的沙漠,一大批工业企业生机勃勃地推动着西北的发展。
西安是西北工业化最发达的城市,在其城南的西安高新区,是西北工业科技实力最强大的地方。在这片小小的107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着创业新城、国际软件园、先进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出口加工区、长安通讯产业园、草堂科技产业基地等七个产业园区。去年,西安高新区全年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这三大指标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位列全国第三。
在河西走廊,丝绸古道又见“金戈铁马”,千里走廊再造“陆上三峡”。记者在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甘肃省酒泉市调研时看到,上千台风机已矗立在昔日的荒漠戈壁,千年为患的大风正通过巨大的叶片、风机转化为清洁能源,投资者、建设者、测量者云集,风电场、设备制造厂林立。
在新疆,从空中俯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方圆30万平方公里的地方没有水,没有生命,只有茫茫沙海。然而仔细寻找,在沙漠正中心,醒目的钻塔、十多个集输站和一座被茂密植被包围的四层楼却赫然矗立,让人惊叹———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中,居然有人类长期居住,并建造了如此庞大的工程。这些装置用来开采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塔中作业区。十几年前,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来到沙漠之中,勘探地层、建设电站、钻井输油,硬是建起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沙漠整装油田———塔中油田。
工业化使得我国的大西北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过把西北的工业化放在全国来看,其工业化进程还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还处于“半开发”的程度。
国际通行的方法,将工业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其中工业化实现阶段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每个时期又分为前半阶段和后半阶段。西北工业最发达的陕西省,直到2005年,整体还处于工业化初期,从2006年到2010年,才基本实现了从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进入后半阶段,这种工业化的程度在全国各省区中只能排到18位左右。
更让人忧虑的是,西北工业化的发展极其不平衡,其城市与农村之间、平原与山区、草原、高原之间,工业化的差距非常大。西北的工业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二是以能源为代表的资源类产业,主要是集中在资源富集地。在西北广大农村,由于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乡镇企业,工业化程度极低,绝大多数地区都是纯农业地区。在没有资源的西北山区、草原、高原等地,工业化就发展得更慢了。
西北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乡在陕西南部的商洛市,其西部、北部有亘绵的秦岭,东是伏牛山,南是大巴山,四面三山,虽然已通了高速公路,但是商洛市的很多地方直到现在还处于前工业化阶段,有些乡镇古老、落后得好像时间停滞了一样,没有任何工业化的迹象。
此外,与长三角、珠三角这些气候条件比较好的地方相比,西北工业化与生态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无定河,被称为陕西榆林的“母亲河”,全长443公里,流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依靠无定河水,当地人在沙漠边缘种起了水稻,稻米曾香甜可口,享誉四方。然而,记者近年来在无定河沿岸的镇川、米脂、绥德等地采访发现,昔日的甜水已经变苦,用无定河水浇地还造成了玉米减产、蔬菜绝收。这主要是由于沿河的工业企业排向河中的污水得不到有效稀释,水污染很严重。像无定河这样的情况在西北很多地方都存在,“尚未大发展、却已大污染”,已是西北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逐步附属化的西北经济
在我国的经济版图中,直到改革开放前,由工业化形成的西北经济还保持着独立自主的发展态度,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工业门类都比较齐全,能满足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然而,近30多年来,随着全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东部资本的兴起,西北经济日益被东部经济附属化,成为东部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以及商品和资本的输入地。
在改革开放前,由于计划经济的缘故,生产要素的分配和商品、资本的流通,都由国家控制,西北与其他地区一样,经济保持着相对独立自主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生产要素、商品、资本都开始按照市场规律在全国范围内分配、流通。谁能占据市场的主导权,谁就能在全国经济版图中脱颖而出,引领全国经济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阶段,以陕西为代表的西北一些地方的经济实力并不差,其工业基础甚至要好于部分沿海地区,当时一些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还得到了西北的支持。如福建省的纺织工业,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远远落后于陕西的纺织工业,以西安“纺织城”为代表的纺织工业力量在全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当时一大批纺织技术人才被派往福建帮助发展纺织业。
在1980年,陕西省职工平均工资为78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高23元,其省会西安被称为西北的“小上海”。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在改革开放初,以陕西省家电制造业为代表的西北工业发展很快。当时陕西家电业辉煌一时,彩电有黄河、如意、海燕,冰箱有长岭,洗衣机有双鸥。其中,“黄河、海燕、如意”这三大彩电品牌,都曾在全国风靡一时,三家企业的最高年产量一度占到当年全国总产量的近10%。
今年37岁、老家在陕西省周至县尚村镇涧里村的王党辉,至今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家里买回来第一台黄河牌彩电的热闹场景。每到晚上,王党辉家里就挤满了人,左邻右舍都来看彩电。陕西省生产的众多家电,当时的老百姓光有钱、没关系都买不上。
然而,由于思想观念落后、保守,缺乏创新意识,西北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的状态,很多企业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被淘汰出局。到上世纪90年代末,陕西家电企业基本全军覆没,盛极一时的西安“纺织城”成为了集中的城市贫民区,多达8万多人的西安“纺织城”职工及家属,很多人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
而与此同时,东部资本迅速兴起,蒸蒸日上的经济开始主导全国产业布局,西北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市场的主导下也开始大规模地流向东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是相当关键的,西北有1亿人口,然而这些人中最能创造财富的知识分子、青壮劳力,相当一部分却流向了东部。而东部的知识分子、青壮劳力却很少有流到西北。这一进一出,使得东部在人力资本这一块发展环节上,大大地胜过了西北。
同时,西北丰富的资源也为东部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东部主导的全国产业布局中,东部主要做成品,西北主要是提供廉价的资源。以纺织工业为例,目前我国的纺织工业从新疆经陕西至东部,形成了一条很完整的产业链。新疆是生产棉花,陕西是做棉纱和白坯布等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山东、江苏、广东的纺织、服务厂则是做附加值较高的花布、成衣。
西北宝贵的人力、物力为东部的发展可以说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东部在经济不断壮大后,又开始向西北输入商品和资本。在兰州、西宁、银川等西北中心城市,记者看到这里的老百姓用的家电主要是东部的格力、海尔、美的等品牌,路上跑的私家车主要是东部的汽车厂家生产的,连喝的纯净水也主要是由东部厂家提供的娃哈哈、农夫山泉等品牌。除了国外品牌外,东部的商品已牢牢地占据了西北主流消费市场。
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东部丰厚的资本从上世纪90年代末也开始大规模涌入西北各个开放、能赚钱的行业,在西北不少地方,东部资本已占据了显要的地位。如西北的小水电投资领域,以浙江、福建为主的民间资本通过“跑马圈地”,已占据了西北最重要的几条中小河流。像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其上游的诸多支流,现已被浙江、福建商人控制,他们还组织了行业商会,协调与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关系。
西北经济正日益被东部经济附属化,在国内经济秩序中,西北所处的地位越来越低,已逐渐沦落为东部经济的“配角”。这种角色的定位,使得西北的经济越来越落后于东部,两地老百姓的绝对收入差距也不断加大。(下转第七版)
■记者手记
重新崛起 需为人先
与东部相比,西北人在市场经济中却显得太安逸、太温和,缺少一股子敢为人先的精神。
生活在西北的城市中,可以明显地感到节奏要比东部慢多了,西北人的欲望比东部人要少多了。西安的羊肉泡馍、兰州的牛肉拉面、新疆的拉条子,就能使很多西北人感到满足。
在市场竞争中,西北人也显得非常大度。即使很多跟西北人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产业已被东部人控制,他们也能容忍。目前,西北很多城市的经济命脉已牢牢掌握在东部人手里。
2008年金融危机刚开始时,西北一中心城市的部分东部商人想撤资,该市的领导马上出面亲自劝说挽留,因为这位领导已认识到,这座城市已离不开东部商人的支持。
此外,西北人目前还缺少一股子敢为人先的精神,这跟千年前他们祖宗的精神实在差得太远了。汉唐时期,西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引领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如今,偏居一隅的很多西北人,在市场竞争中自己就认为没有东部人精明、有闯劲,凭着这种精神状态又如何能在残酷的市场经济中占据优势呢?
在上世纪90年代,西北流行着一句话,叫“解放思想、黄金万两;万两黄金、解放思想”,对当时经济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思想解放作用。现在,西北要谋求重新崛起,仍需要解决思想问题,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恢复敢为天下先的西北汉唐精神,这样方有机会使西北大出天下。
本刊稿件均由本报记者毛海峰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