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交所诉中概股再生波折 天宇化纤否认收到传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1 02:5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徐亦姗

   “天宇化纤目前尚未接到新加坡高等法院传票,这意味着是否会在1月16日进行听审仍尚存不确定性。”1月10日,天宇化纤(CSCF:SP)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上述人士断然否认了新加坡交易所相关公告。

   早在1月6日,新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将天宇化纤告上法庭,强制该公司听从指令委任特别审计师进行财务调查;另有消息称,新加坡高等法院已经定下本月16日听审。

   “由于新交所的公告仅作为信息披露,不具有正式法律效应,在没收到正式法律文件前,公司都可以对该法律诉讼事件表示不知情。包括具体诉讼事件,听审时间、原告情况等等,所以能否在16日进行听审尚存不确定性。”上述天宇化纤人士表示。

   但截至发稿,新交所方面仍未就上述信息对记者做出回应。

   管得严还是管得宽?

   在新交所上市的中概股被称为“龙筹股”,但在中国龙年来临之际,这些公司正集体面临一场危机。

   “龙筹股公司由于主营业务与股票上市市场分属两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对称性及滞后性,这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风险;一旦这些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存在一定瑕疵,相比于本国上市公司,海外投资者对它们怀疑程度势必更高。”投中集团分析师王甲表示。

   王甲认为,本次天宇化纤与新交所矛盾不断升级背后,实际上是双方沟通不够及时、彻底;而两地文化上的差异也无形加大沟通成本,这也是中概股普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针对频频爆发的中概股财务造假丑闻,新交所已经明显加强了对中国内地公司的监管力度。2011年9月29日,新交所修订了上市公司治理和财务信息披露,其中特别对审计机构资质提出要求:必须经过本土或国际机构认可。

   但监管的日趋严格却成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天宇化纤在其公告中抱怨:“新交所的有些要求公司认为是极不合理的,而且新交所职员的言行似乎对于天宇公司存在不合理的偏见和鄙视。”

   该公司1月6日发布的公告中举例,公司不仅每个季度都按照新交所要求公告相应财务报告,甚至有时交易所要求提供机密性证明文件,公司也都尽可能满足。

   除此之外,天宇化纤亦不满新交所对公司经营事项方面的过度纠结。

   在新交所要求重新审计的3件历史事件上,天宇化纤认为此前已经进行多次解释,基本上以透明的方式予以妥善解决,但对方仍坚持要求公司特派审计师。

   其中,对于新交所执意要求公司首席执行官自掏腰包买回土地一事,天宇化纤甚至在公告中直言:“放弃收购福建土地也许是当前最适宜的解决方案,希望新交所不要再因商业运营的议题和公司僵持,以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

   天宇化纤对其拒绝特派审计机构这一举措如此解释,特别审计师在中国境内公众形象并不受欢迎:许多特别审计师会以发现更多问题为理由要求调整、加强、扩大甚至改变他们的审计范围,因而必须延长审计时间,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要求公司增加审计费用。有些国内公司在两三年内都未完成特别审计,特别审计费用高达上千万。

   “对于新交所来说,通过此次事件,增加了和中概股在沟通上的经验,在方式方法上掌握了更多的技巧;而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则能通过该案例更应该注意自身在信息披露制度与公司管理结构上的完善。”王甲表示。

   中国“龙”危机

   除天宇化纤外,另一家龙筹股——凯欣达数码娱乐(KXD:SP,下简称凯欣达)也爆出信披违规丑闻。1月6日,凯欣达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期货法律,新加坡警方已经就此展开调查。

   更早前的2011年3月,还有中国鸿星体育(CHHS.SP)和宏维科技(HONG:SP)两家公司卷入财务丑闻。

   “由于近年来中国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持续升温,新交所上市公司面临股票成交量下滑的窘境,其在亚洲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逐渐被动摇,部分中国公司酝酿或已开始退市,赴新加坡上市的中国公司也屈指可数,新交所需要在投资者利益、自身生存与持续发展之间做出权衡。”王甲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昔日耀武狮城的龙筹股光环正在加速黯淡。

   CVsource数据显示,除近10家龙筹股在酝酿择机启动“回归”程序之外,从2010年至今,赴新加坡上市的中国公司仅9家,融资热情大幅降温。

   截至2011年6月底,在新交所上市的中资公司达152家,占新交所上市公司总数的19.5%,占上市外国公司数的48.2%,涉及房地产、造船业、食物以及纺织化纤等行业。

   然而,随着近年龙筹股造假丑闻频发,本土投资者对其信任程度与日递减。受此影响,龙筹股总市值缩水为387.06亿美元,仅占新交所上市公司市值的5.3%。若剔除仁恒置地、扬子江造船、中远投资、大众食品、思念食品等大公司,余下龙筹股估值极低,融资功能基本丧失。

   “经历天宇化纤与交易所对峙事件后,海外投资者可能短期内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看空中概股。但是从长期来看,上市公司的优良质地才是衡量投资价值的唯一标准。因此只要公司做好自身的经营及制度完善,短期的股价波动肯定被长期的价值投资所替代。” 王甲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