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择机出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1 07:50 来源: 信息时报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徐岚) 去年以来伴随着地方债问题的深化,对于银行业风险的讨论不绝于耳,市场人士不断呼吁,存款人的利益如何在各种风险中得以保障,需要在技术与制度层面给以推进。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存款保险制度此前的准备工作是有效的,需要寻找合适的时机择机出台。市场分析认为,在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不失为防范金融风险的可行选择之一。

  存款保险制度择机出台

  存款保险制度在200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就曾提出过,不过此后一直只闻“楼梯声”。而鉴于该制度的重要性,去年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如今事隔5年之后的再次提及,被市场人士普遍解读为意义重大,显示在制度上已有加快推进的迹象。

  周小川近日表示,在200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家决定要推行存款保险制度,会议之后实施方案都已经做出来了,但正好赶上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主要精力放在应对危机上,这一制度建设相应有所推迟。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向纵深发展,建立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对稳定金融体系,增强存款人对银行的信心十分重要。

  事实上,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货币体系的日益规模化特征明显,及时推进该制度确实是非常迫切的事情。最新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12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为85.16万亿元,狭义货币M1余额28.98万亿元。从存款方面看,人民币存款余额80.94万亿元,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63万亿元。与此同时,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已达6273.02亿元,人民币存款规模和国际化程度都在迅速提升。

  然而,在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我国银行业曝露出的问题也愈加激化,平台贷风险始终悬在头上,2011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财报也显示不良贷款率仍在攀升。与此同时,各种金融创新产品逐渐增多,但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内控制度不健全,造成各种理财、担保、债务平台运作、经营性风险也日益走向前台。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经济波动与金融信用风险的冲击,最大限度地保护存款人的权益就显得格外重要。

  连平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此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存款保险制度的工作安排,意味着备受关注的利率市场化等改革有望在未来五年进一步推进。

  推出时机仍需考虑

  但也有机构认为,受相关因素影响,该制度推出的时机仍需推敲。光大证券此前发布的一份投资报告表示,该制度长期来看有利于银行业的规范发展,但短期内银行多缴纳的保险金或将给其带来一定财务压力,同时一些小型金融机构也将面临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

  有分析人士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时机,要综合看很多因素,包括整体经济的运行情况、整个社会的信用状况、整个银行类金融系统的监管情况等等。其中尤为关键的是,金融监管触角触及不到的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信息失衡、存款人信心等广义信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时机选择至为重要。尤其是经济下行的风险没有过去、存款人信心没有恢复前,贸然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也许并不明智。

  名词解释

  存款保险制度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银行按一定比例向特定机构缴纳一定保险金,当发生危机时,由存款保险机构通过资金援助等方式来保障其清偿能力。该制度意味着政府对银行的隐性担保将变为以法律形式为主的显性担保,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近百个国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而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看,亚洲的中国台湾和印度,以及南美的哥伦比亚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