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商务形势系列述评之六: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1 13:45 来源: 商务部网站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稳步发展,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对外投资合作取得跨越式发展
多年来,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合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并呈现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规模和速度迅猛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截至2010年底,我国13000多家投资者设立境外企业1.6万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累计317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4356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43.5万人,境外资产总额达到1.5万亿美元。“十一五”期间,对外投资合作各项业务年均增长率均超过30%。
今年1-11月,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63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141亿美元,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9.5万人。预计2011年全年对外投资合作各项业务将继续保持增长。
二是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海外市场分布日益多元化,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取得新进展。企业跨国并购频繁,通过境外产业园区等形式集群式“走出去”进行了有益尝试。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项目融资、质量管理能力增强。各地方“走出去”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升,配套支持力度加大,区域发展愈显平衡。中国企业海外资产和收益规模扩大。
“走出去”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部分缓解国内资源不足、市场饱和等矛盾,有效拉动了进出口贸易。同时,境外企业开展属地化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也有力促进了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实现中外互利共赢。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迅速,但总体而言,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企业“走出去”与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相对于对外贸易、吸引外资,目前“走出去”的规模还不大,国际市场占有率还很低。截至201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全球存量的1.6%。
“走出去”进入加快发展阶段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全球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产业技术革命正在孕育。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意愿和能力不断上升,“走出去”面临总体更加有利的国内外环境,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一方面,对外投资合作的外部发展机遇不断增多,内在条件日益完备。世界经济发展、国际产业重组等都为我国企业“走出去”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工业体系的日益完善,也形成一批比较优势产业,对外投资的内生动力也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境外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对外投资合作非经营性风险增加,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尚待提高。
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投资合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尊重东道国发展意愿,发挥中外各自优势,促进双方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坚持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的原则,发挥企业自主决策的主体作用,政府通过规划引导和服务保障,为企业创造外部发展条件。坚持促进发展和风险防控兼顾的原则,保证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水平和质量,增强风险和安全意识,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全面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
为全面提升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水平,商务部将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促进体系、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创新政策促进体系。商务部将研究制定既符合全球跨国投资规律、又适应我企业“走出去”需要的综合性政策支撑体系。将根据企业需要和实际困难,出台“走出去”的促进政策和规范措施,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推动对外投资便利化,提高行政效率;加紧制定“走出去”中长期规划,增强对外投资合作的指导性和前瞻性;积极参与多边投资合作规则制定,创造良好的规则制度环境;大力培育社会中介服务主体,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专业配套服务。
二是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商务部将继续完善对外投资合作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好政府间合作机制,推动解决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中的困难和障碍,拓展合作领域,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是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商务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走出去”风险防控体系,及时向企业发布境外安全风险预警;通过编制境外安全事件案例汇编等形式定期向企业通报境外安全事件情况;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加强对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出境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编制《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指导企业完善境外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和流程;指导有关保险机构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品种多样的保险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