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财长游说中国掐伊朗“油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1 13:4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方捍卫切身利益

  【德新社华盛顿1月10日电】在全球经济遇到麻烦和对伊朗核计划的担忧与日俱增的背景下,美国财长盖特纳今天开始在中国的会谈。

  盖特纳的办公室说,讨论的话题包括经济问题和对伊朗施加的越来越大的压力。盖特纳今天在北京与中国副总理王岐山会谈,并将于明天会晤温家宝总理。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月9日报道】题:北京拒绝对伊朗实施石油制裁

  美国财长盖特纳预计将竭力要求中国减少对伊朗石油的进口。但他很可能发现,北京不愿对德黑兰施加财政压力。

  中国副外长崔天凯今天在媒体吹风会上指出,中国同伊朗间正常的经贸关系和能源合作与伊朗核问题没有关系,不应该把不同性质的问题混在一起。中方合理的利益和关切应该得到尊重。

  崔天凯指出,中方主张要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和地区和平稳定,在这方面中美有很多沟通、协调的渠道,也一直在进行沟通和协调。中方对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决议投了赞成票,并且予以认真执行。

  去年,中国11%的石油进口自伊朗。11月,中国的日进口量达到61.7万桶。伊朗出口的石油中约有三分之一销往中国。但从去年12月至今,中国从伊朗进口的石油似乎开始减少。

  【俄罗斯《生意人报》1月10日报道】为使伊朗领导层真正感受到西方酝酿中的制裁,必须使其获得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但俄中这两个常任理事国目前认为这会适得其反。

  美国仍寄希望于说服莫斯科和北京。美国财长盖特纳将试图说服北京支持制裁德黑兰。然而专家认为,这一使命注定会失败。北京担心制裁伊朗会引发国际油价急剧上涨,从而重创严重依赖能源进口的中国经济。

  【法国《费加罗报》1月9日报道】美国财长盖特纳10日访华的主题不是人民币,而是伊朗。这位接下来还要访日的奥巴马特使将努力说服北京同意西方的新制裁。

  这将是一场激烈的争夺战,因为中国不打算放弃伊朗,尽管它可以表现出灵活性。在伊朗问题上,北京声称制裁从来都不是有效的政策。中国是伊朗石油的最大买家,也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在10多年里从约4亿美元增长到约300亿美元。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让-皮埃尔 卡贝斯唐认为,有两件事可让北京采取行动,“俄罗斯人确实有所转变,或战争的风险明显增大”。

  (责任编辑:林秀敏)

  

  多国担心石油“断供”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1月10日报道】美国财长盖特纳本周面临严峻挑战,他要设法说服中日韩三国降低对伊朗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奥巴马政府正敦促上述三国配合从金融上逼迫伊朗,希望迫使这个中东国家弃核。

  美国的要求令日韩进退维谷,两国都是华盛顿的亲密盟友,但又都严重依赖进口能源。

  日本承受的压力尤其大,因为去年日本发生地震和海啸,令福岛核电站停止运转,导致日本电力工业产能萎缩。该国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和主要的石油纯进口国,其9%的石油来自伊朗。如果遵循新一轮美国对伊制裁措施,就会在日本核电工业衰退的情况下危及这一重要的能源来源。

  韩国官员说,将请求华盛顿在禁运问题上对其网开一面,以减少制裁的“负面影响”。韩国97%的石油依靠进口,其中伊朗石油所占比例达10%。

  【俄罗斯信息分析中心网站1月9日报道】华盛顿要求欧洲对伊朗实施严厉的石油禁运,其实是将欧盟置于两难境地,可能会给西方国家带来严重后果。

  欧盟在美国唆使下打算通过石油禁运向伊朗领导人施压。新制裁的日期及规模尚未明确。外交官透露,多数欧盟国家主张立刻实施石油禁运,但一些国家建议数月后再实施禁运。

  这些欧盟成员推迟制裁的想法可以理解:一旦对伊实施禁运,首先遭殃的将是欧洲自己,尤其是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这些债务危机最严重的国家。伊朗石油分别占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石油进口的13%、13%和14%。

  一些欧洲国家,特别是直接依赖伊朗石油供应的国家,深知其中的风险,它们将尽量拖延开始禁运的时间。意大利总理蒙蒂已表示,该国原则上愿意支持制裁,但禁运应是渐进的。

  【西班牙《起义报》1月9日报道】奥巴马批准对所有购买伊朗石油并通过伊朗央行支付的国家和公司实施制裁,这不啻于一份经济战争宣言。

  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第二大产油国,日均出口约250万桶石油。现在必须忘记50美元,甚至75美元一桶的合理价格。预计到今年夏天,油价就可能达到每桶120美元,甚至突破150美元大关。这成了可能威胁全球经济的自杀式袭击,会导致更严重的全球衰退。

  最终结果是,伊朗普通人将受到影响,欧洲普通负债者也将受到影响,此外还有美国经济。西方的制裁措施最终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损失。

  (责任编辑:林秀敏)

  

  一味制裁适得其反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1月9日文章】题:为什么新制裁增大了伊朗制造核武器的风险

  当美国及其欧洲伙伴试图通过切断伊朗石油出口扼杀伊朗经济时,它们的成败取决于一个假设的前提,即德黑兰的反应恰好是华盛顿所希望的。

  奥巴马政府表明的目标是,让伊朗回到谈判桌前,通过谈判达成协议,从而消除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的担忧。然而,正如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8日在接受采访时所强调的那样,美国和盟国的官员都认为伊朗尚未决定制造核弹。帕内塔认为,如果伊朗试图制造核武器,美国或许将进行军事打击。他说:“不过,继续对他们施加外交和经济压力,迫使他们去做正确的事情,是目前我们要做的负责任的事情。而且,要确保他们不会决定继续研发核武器。”

  但许多了解伊朗领导层想法的分析人士警告说,奥巴马政府采取的施压战术与说服伊朗不要制造核武器的目标是不相符的,而且或许会增大风险。如果伊朗不肯就范,这种战术可能会迫使伊朗政权作出决定命运的核抉择。

  曾在布什政府时期担任国务院政策顾问的苏珊娜 马洛尼在《外交》双月刊撰文警告说:“美国不能寄希望于与一个美国试图扰乱并破坏其经济的国家讨价还价。随着严厉的制裁对伊朗经济造成沉重打击,德黑兰肯定会受到刺激,从而加速其对终极威慑(核武器)的追求……鉴于伊朗高级神职人员从不相信西方,因此旨在放大他们弱点的措施不会迫使他们接受建设性的谈判进程。”

  不论奥巴马政府的目的何在,这些显然旨在扼杀伊朗经济的新措施正在被德黑兰解读为华盛顿想要迫使其政权更替的进一步证据。这几乎不可能让伊朗领导人相信他们不需要核武器。与之相反,伊朗似乎正在为战争做准备。

  正如朝鲜的例子所表明的那样,对于一个相对薄弱并在意识形态上与为数众多的敌人格格不入的国家而言,核武器是重要的保险单。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进行了大量演习,好像是在展示其扰乱全球石油供给的能力(伊朗官员扬言,如果伊朗石油出口受限,他们就将这么做)。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对受到攻击的预期是伊朗作出挑衅性的恐吓姿态的原因所在。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卡里姆 萨贾德普尔警告说,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希望向外部世界,尤其是美国表明,西方的压力将硬化、而不是软化伊朗的行为”。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