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忽悠中国制裁伊朗 媒体猜盖特纳可能失望而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1 13:5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美忽悠中国制裁伊朗媒体猜盖特纳可能失望而归

  为应对西方制裁,伊朗加紧了外交“突围”行动。图为内贾德9日在委内瑞拉与查韦斯会面。

  美国财长盖特纳10日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与以往主谈人民币汇率问题不同,这次盖特纳带来一个更急迫的任务:游说中国减少伊朗石油进口。在美欧准备对伊石油禁运的大背景下,拉中国等东亚国家加入被西方看做“封锁三角”的最后那条线。在中国互联网上,有人则用“精神分裂”形容美国的尝试。因为在几天前,美国刚公布了新军事战略,将中国和伊朗并列为战略对手。不过中国学者金灿荣认为,这倒很符合美国作为“一把手”的行为方式——“打压你或者让你效力都是应该的”。他同时表示,中国没必要捧美国的场,毕竟中国还没到必须选边站的地步。美国舆论也对盖特纳的出访表现得“很心虚”,认为他“注定会失望”的分析占了绝大多数。还有报道称,华盛顿的政策正把中美又一次置于“碰撞航向上”。与此同时,世界更担心的是美伊的“大碰撞”。

  既打压中国又要中国配合

  “盖特纳亚洲之行聚焦伊朗”,《华尔街日报》用这样的标题强调美国财长访华的目的。报道称,盖特纳在北京将敦促中国减少进口伊朗石油,加强国际制裁对伊朗金融业的打击。伊朗原油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1%,是继沙特和安哥拉之后中国的第三大石油供应国。法国《世界报》称,美欧都已做出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的姿态,如果中国、日本这样的买家也配合制裁,就会让已陷入国际孤立的伊朗更加形单影只。禁运更多是一种“外交示威”,警告伊朗“我有能力兵不血刃打击你的要害”。

  不过,几乎没人看好盖特纳的“新使命”。美国彭博社10日说,美国关于减少进口伊朗石油的呼吁恐怕不会在中国官员中引起共鸣。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中国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进口国,中国与美国立场并不一致,不同意制裁损及伊朗人民和伊朗经济。《华尔街日报》称,盖特纳在北京可能会面对“狐疑的观众”,中国官员担心失去一个重要的石油供应来源。对中国而言,这一问题还与民族主义政治重叠,北京不希望被外界看做屈服美国压力而制裁他国。但美国的压力也许在促使中国放慢投资伊朗油气工程的步伐。报道援引一名学者的话说:“中国将以退为进,他们不会告诉美国不会一道同行,但将含蓄地表示‘你们不要告诉我们怎么做’。”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说,石油禁运如果导致油价上涨,将对中国造成更大打击,因为中国的石油储备远不如美国。

  在外界看来,中国还有一个说“不”的理由,就是美国上周公布的新军事战略。《华盛顿邮报》10日援引一名中国学者的话说,华盛顿刚出台的军事战略报告可能会加强中国的反对,因为该报告将中国作为有潜力威胁美国经济和安全的国家。报道称,盖特纳可能会失望而归。如果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拒绝合作,华盛顿将大受挫折。日本《每日新闻》评论称,奥巴马在5日发表的新国防战略中,将目光对准经济、军事都抬头的中国。此外,美国还宣称另一个目标是伊朗。尽管这也许是奥巴马为了连任而有意做出的“强硬姿态”,但如果美国既要抑制中国又要抑制伊朗,中国是不会响应美国孤立伊朗计划的。法新社说,有分析人士表示,从法律条文来看,美国新的制裁方案将把美国与中国推向碰撞的轨道,制裁伊朗可能引发新的中美紧张。

  西方媒体还很关注中国9日对美国新国防战略的回应。英国《卫报》以“中国就美国国防战略聚焦亚洲发出警告”为题称,在美国强调在亚太加强结盟,增加基地来回应中国崛起后,中国国防部警告美国“谨言慎行”,这是目前为止北京对美国新战略的最全面回应。

  美国针对中国的行动不止于此。据《华尔街日报》10日披露,奥巴马还计划成立一个美国政府工作组,专门监督中国贸易和商业违规现象,以便白宫在选举年对北京更加强硬。

  “这完全符合美国一贯的行为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这样评价美国既打压中国又要求中国配合的做法。他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自认为是“一把手”,认为打压你批评你是应该的,同时还认为你为它效力也是应该的。这就是美国一贯的自我中心心态,从来都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对美国的这种心态,中国不要太理会,涉及到具体利益,该坚持就要坚持。如果美国制裁与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的中国企业,中国可以对美国企业采取反制裁。

  (责任编辑:林秀敏)

  

  各国加快寻求替代方案

  同样被美国提要求的还有伊朗石油的另一大进口国——日本。日本《东京新闻》10日报道说,在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后,盖特纳亚洲之行的下一站是日本,相信在中国拒绝美国的要求后,美国会全力向日本施压。伊朗现在态度强硬,根本不会考虑日本的为难之处。如果真和伊朗关系破裂,日本经济很可能马上出现下滑反应。日本《经济新闻》评论称,在美伊矛盾当中,受害很大的却是日本。如果美欧国家一致停止从伊朗进口原油,伊朗石油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中国在美伊对立中获利,日本打算在2012年重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宝座的目标变得遥远起来。正在海湾国家访问、寻求稳定石油供应的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10日对伊朗问题表示“非常关切”。但法新社报道说,日本已得到阿联酋的保证,该国将“补偿”日本石油进口缺口。

  “制裁伊朗是否会引发国际石油危机?”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9日提出的这个问题代表了当前国际社会的一大担忧。

  报道称,西方试图切断伊朗石油收入,仿佛全球经济还不够糟,还要在世界石油市场引发一场灾难,将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挤出能源市场是有后果的。如果制裁奏效,原油供应将更加紧张。如果伊朗军方切断霍尔木兹海峡进行报复,油价将更高。我们是否会进入150美元一桶的新时代和新的全球衰退?

  在危机面前,寻找替代方案成了各国外交的重点。法新社称,虽然欧盟国家原则上就伊朗石油禁运达成共识,但各国就何时取消现有合同存在分歧,特别是进口伊朗原油较多的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一名欧盟官员称,他们正与沙特等产油大国接触,看他们是否能够增加石油产量。

  “阿拉伯经济网”10日报道说,由于霍尔木兹海峡形势紧张,一些海湾国家开始寻找霍尔木兹海峡的替代通道。阿联酋已经正式宣布,将建造一条连接阿布扎比西部沙漠哈卜善油田和阿联酋东部富查伊拉港的输油管线,可使该国出口的原油直接运往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无需再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还有消息说,沙特甚至准备建一条贯穿其国境东西部的地下管道,使石油通过西部的红海运出,而不是东部的波斯湾。

  中国外交部10日宣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周末开始将访问三个中东油气生产大国——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并出席国际能源会议。路透社说,这次访问正值西方加紧对伊朗施压之际,由于合同条款纠纷,中国已经开始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并在寻求其他卖家。法国《费加罗报》说,中国宣布的这个消息与盖特纳访华放在一起看就颇耐人寻味,这表明中国一方面反对“单方面追加制裁”伊朗,另一方面也在努力拓展石油进口来源,以防万一。

  “1914年时也无人希望战争”

  “奥巴马已做好打击伊朗的准备”,在美伊双方的对抗言论不断加码之际,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又爆出这一重大消息。报道称,奥巴马的前伊朗问题特别助理丹尼斯 罗斯9日说,人们不应怀疑奥巴马总统已准备好用武力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伊朗人永远不要以为我们不愿使用武力”阻止他们,“动武会有后果,但不动武后果更严重”。当天,白宫发言人卡尼还对伊朗判处美国“间谍”赫克马蒂死刑表示强烈谴责。美国国务院则批评伊朗进一步“核升级”。

  伊朗的反应针锋相对。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苏丹尼耶10日说,西方对伊朗地下新设施开始的铀浓缩表示震惊出于政治动机,“这些反应很夸张,过去几年他们一直这样”。在委内瑞拉访问的伊朗总统内贾德则与查韦斯一道呼吁对付美国“疯狂的帝国主义”。伊朗新闻台网站9日称,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有句名言:“弥天大谎重复千遍,人们最终就会相信。”美国编造的伊朗核计划的“虚假指控”与此非常类似。该报道还配了一张奥巴马的照片,但他的嘴唇上多了一撮希特勒式的小胡子。

  “西方与伊朗正在玩危险的小鸡游戏,如同两个司机高速冲向对方,要么退让转向,要么撞成一团火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一篇文章这样评论当前的局势。美国《赫芬顿邮报》9日称,无论是德黑兰还是华盛顿都不想开战,但事情可能背道而驰。英国一战时期的首相劳埃德在回忆录中曾说,1914年时也无人希望战争,但各国还是毫无征兆地滑向世界大战。力量不平衡造成地区和全球战略环境动荡不安,美国力量受到挑战,伊朗领导人感觉被逼到墙角,中东发生剧变,以色列感觉受到孤立。突如其来的挑衅与误判可以引发无人希望的战争。

  反对战争的声音也很多。彭博社10日以“为防止战争,给伊朗最后一次机会”为题说,3年前,奥巴马总统带着善意就职,希望伊朗重新思考对美关系,但毫无效果。现在奥巴马政府对伊朗比前任布什政府更严厉,对伊朗实施了最广泛的制裁。局势正无情地走向战争,美国也许有朝一日将不得不武力阻止伊朗核计划。但在动武之前,美国应当再次给伊朗一个重新加入国际社会的机会。劝说伊朗弃核不容易,但与伊朗开战对卷入的所有国家都是一场灾难。(李勇 李珍 青木 黄培昭 谭福榕 魏辉 柳玉鹏)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