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文化企业走进非洲的启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2 04:19 来源: 经济日报

  新年伊始,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氛围就显得特别浓厚。1月10日,由文化部等多部门组织开展的2012年第三届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已在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144个城市正式启动。借助这一平台,将整合国内演艺、出版等多种文化资源,帮助企业寻找“走出去”的机遇。1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推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细化措施帮助出版企业开拓国际市场。1月10日,广电总局电影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2012年将全面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

  海外市场对中国文化的反响如何?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在文化企业走出去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不久前,记者随文化部到非洲4国采访。观察中非文化从“交流”逐步发展到“贸易”的演进,了解走进非洲的文化企业如何生存发展,或许能为有志于国际市场者提供启示。

  启示 之一

  有了品牌就有立足点

  新中国与非洲的文化交往活动延续了几十年,过去主要是通过“交流”的形式,从国内输送演出团体进行公益性、展示性的演出。但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市场化运作”逐渐进入文化工作者的视野。“文化品牌”的树立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欢乐春节”等活动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在推广中华文化方面的平台作用也开始凸显。

  在毛里求斯,“欢乐春节”已经成为当地固定的文化节庆活动,中国农历春节也是法定假日;在坦桑尼亚,市场化运作方式已经被引入活动举办过程。通过现场广告等多种形式,借助春节活动的平台,当地群众、相关企业和文艺团体各取所需。去年“聚焦在非洲 坦桑过大年”活动主场吸引了5000多名观众。今年1月15日,新一届活动将开始售票——因为想去的人太多了。

  正如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忻顺康所说,中国国力的增强、中非之间经贸关系的全面发展是推动文化交往迈向更深层次的重要动力。以坦桑尼亚的春节活动为例,去年的赞助商和广告商中,除了华人华侨,还包括了当地的航空公司和外国银行。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看好未来中国市场的潜力,才会乐意借助这个文化活动的大平台宣传自己。这些新变化为文化交往的运作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使多年积累的“文化品牌”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去年,文化部启动了中央和地方合作机制,把对外文化展示平台与各省份一对一地结合起来。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边燕花表示,中非之间多年保持持续的文化交往,非常难得。在此基础上,抓住已经出现的契机,文化交往的未来不可限量。国内各地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走出去的热情,国外有现成的平台可供运用,未来文化企业走出去的形势可以想见。

  启示 之二

  打开思路随机应变

  或许每个企业的做法没有一定之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必须根据市场情况随机应变。在非洲,不同的国家国情差别很大。中国驻南非大使钟建华介绍说,像南非属于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00多美元。文化产业在这里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但同样也有较高的门槛。而在毛里求斯,尽管经济条件和对中华文化的接受度都不错,但当地没有花钱看演出的习惯,市场运作整体不如坦桑尼亚灵活。

  2011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非洲进行了巡演。从演出本身看,每一场都引起轰动。但从市场运作的角度看,却又各有不同。在毛里求斯,进行的是交流式公益性演出;在津巴布韦,当地华侨社团热情组织进行了商业演出的尝试;在南非,则由使馆出面与当地剧场接洽,进行了商业演出。由于演出非常成功,南非的市场又相对成熟,甚至在一个时段内激发了当地市场对中国艺术表演团体的需求。紧随他们之后,中国杂技团也受到邀请到南非进行商业演出。

  总体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海外对中华文化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如何应对这样的形势,如何发现商机,为中国企业营造更多走出去的机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刘东说,文化贸易的思路是不是也可以更加开阔?比如,非洲有很多演员拥有歌舞天赋,能不能用中国的团队来包装非洲的节目,把他们推向世界?对于中非文化交流也好、中非文化贸易也好,这都将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启示 之三

  任何市场都有机会

  在坦桑尼亚一家不起眼的门店见到四达公司负责人的时候,完全想象不到这家公司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短短几个月时间在坦桑尼亚发展15万个付费用户,即使在国内,这个数字也是惊人的。

  四达公司坦桑尼亚分公司首席执行官兰勇告诉记者,四达成功的秘诀是他们的技术能力刚好满足了非洲当下的需求。四达公司成立于1988年,原来是从事广播电视设备生产的,随着国内市场的变化,慢慢转变角色为系统集成商和技术集成商。但早期积累的全链条生产能力在非洲找到了大显身手的地方。拿坦桑尼亚来说,一方面由于文化娱乐内容少,群众对于电视节目有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不能保障普通人看电视的需求。免费电视模拟信号非常差;收费的高清电视大都需要安装卫星接收装置,不是一般人能够负担。四达恰好在这里展示出自己的长处:通过架设地面接收装置,四达接收卫星信号后通过机顶盒输送到用户家中,大大降低了成本。事实上,四达公司2007年就进入了非洲,第一站是卢旺达。到2010年进入坦桑尼亚的时候,这套发展模式已经相当成熟了。现在,四达已经在非洲9个国家发展了100多万付费电视用户。

  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刘昕生告诉我们,四达的故事在进入非洲的中国文化企业中很有代表性。非洲国家国情差异很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需求模式。到非洲去不是要推销国内生产的产品,而是要把国内积累的生产能力调动起来,根据当地需要提供产品或服务。非洲或许在吸纳商业演出、引进电影版权等方面不如欧美市场,但公司在这里发展,往往不仅能获得商业回报还能造福一方百姓,这种成就感是无法比拟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