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世界"战略咽喉"都有美国插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2 14: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霍尔木兹海峡:美伊为共同“命门”较劲

  上月底至本月初,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举行大规模军演,并数度发出警告,若其石油出口遭受制裁,伊朗将封锁这一世界石油运输战略咽喉。美伊两国随即就霍尔木兹海峡发生一场口角。一时间,波斯湾地区弥漫着硝烟的味道,美伊开始又一轮大博弈。

  霍尔木兹海峡是伊朗南部连接波斯湾和阿曼湾的航运要道,最窄处宽约48.3公里,是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和伊拉克等重要产油国海上输出石油的“必经之地”,被视作世界石油运输的“战略咽喉”。世界上近40%的石油以及数量可观的天然气由此输往全球各地,对全球石油供应具有战略影响,地位极其重要。这一地区的通航安全对世界能源的影响不言而喻,此地稍有风吹草动,国际原油市场便有所反应。

  美国一家智库近期发表报告指出,霍尔木兹海峡“对美国军事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性难以估量”。国际分析师预计,如果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30天,国际原油价格将暴涨至每桶300到500美元,美国将为此蒙受约7 5 0亿美元的损失。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假设,用来表明霍尔木兹海峡的极端重要性。毕竟伊朗不可能有能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一个月。

  伊朗过去30年来与西方的对抗史中,每每受到西方威胁之时,便威胁要封锁该海峡。这一带如果升起硝烟,会导致国际原油价格暴涨,伊朗的死对头美国国内经济也会因此遭殃。这是美国迟迟不敢轻易对伊朗动武的一个重要原因。伊朗多年来一直强调发展海军,即是要确保对霍尔木兹海峡在一定程度上的控制权,握紧手中这张“王牌”。

  另一方面,如果伊朗动手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经济都将因油价飙升而受到重创。因此,美国及其盟友不惜血本也会确保霍尔木兹海峡通畅,这一点毋庸置疑。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1月8日说,伊朗发展核武器与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是美方的“红线”,一旦伊朗跨越这条“红线”,美国将“作出回应”。

  美国多年来一直在波斯湾地区保持强大的军事存在。美国在科威特境内设有阿里福坚军事基地,卡塔尔境内有乌代德空军基地,岛国巴林有美国海军第五舰队。美国海军第五舰队以巴林为总部基地且在波斯湾及附近水域长期轮换部署至少一艘航母,现阶段为“约翰 斯滕尼斯”号。美国的北约盟国英国和法国同样在波斯湾地区驻有军舰。

  尽管伊朗多年来不断加大对海军的投入,但其军事实力与美国及其盟友强大的火力相比,仍是相形见绌。如果动起手来,伊朗必然不是美国和其盟友的对手。而且,一旦动手,无论结果如何,国际油价必然暴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各国经济都必然会遭殃。美国自然不会从中受益,但伊朗亦不会得到好处。伊朗如果封锁海峡,不仅会招致很多国家的谴责,被国际社会严重孤立,成为“孤家寡人”,并且会导致一部分原本反对对伊朗采取极端措施的国家站到美国和以色列的阵营中,为西方对伊朗采取更严厉措施提供借口。

  因此,尽管霍尔木兹海峡的确是伊朗手中一张“王牌”,但伊朗决不敢轻易动真刀真枪,它不断威胁封锁该海峡的目的,只不过是希望以此要挟西方不要施加严厉的制裁措施,不要对伊朗动武。正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伊朗人所说,“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风险太大,即便遭到欧洲石油禁运,伊朗政府也不会轻易封锁这一海峡,因为这相当于‘自杀式’袭击,没人会赢得这场冲突”。

  在与西方的博弈中,伊朗采取“两手”策略,一手硬,一手软。在强硬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同时,伊朗最近又突然表示愿意重启核谈判。这说明,伊朗非常清楚霍尔木兹海峡地区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和自己面临的困境,希望局面有所缓和,但高傲的波斯人口头上又不愿示弱。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迈赫曼帕拉斯特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的一句话,似乎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不寻求制造紧张,(我们)建议美国、一些西方国家及以色列不要卷入这些(制造紧张的)游戏……但是,如果本地区出现战争气氛,局势发生变化,伊朗人的所有决定将根据新情况而定。”(本网驻德黑兰记者杜源江何光海)

  (责任编辑:王慧绵)

  

  苏伊士运河:通航安全牵动美国心

  苏伊士运河位于亚洲和非洲交界处,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沟通亚、非、欧的咽喉要道,全长1 9 3.3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苏伊士运河将欧洲到亚洲各港口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6000公里至1万公里。运河的过往货船主要是集装箱船、油轮、液化天然气船、载车船和散装货轮,承载着约8%的国际海上贸易,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世界经济的重要风向标。

  苏伊士运河对埃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运河收入是埃及除旅游、侨汇、油气之外的另一主要外汇收入来源。刚过去的2010/2011财年(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运河收入5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创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新高,该财年共有1.8万艘船通过。而运河2007/2008财年收入为51.6亿美元,为历史之最。

  埃及对于苏伊士运河的管理也非常重视。根据埃及法律,苏伊士运河管理局直接向埃及总理负责,管理局董事会的决定需总理批准方能生效。管理局主席、董事会成员的任免和待遇需经总统批准。

  运河管理局目前正在研究通过挖深现有航道、增加双向航道区域、减少通过运河时间、完善服务等,吸引更多的过往船只。埃及政府也在酝酿新的战略,提高苏伊士运河收入,组建物流中心,增加海港投资项目,让苏伊士运河地区成为自由经济区和全球中心,增加苏伊士运河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苏伊士运河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自诞生时起就一直是西方大国争夺和控制的对象。苏伊士运河1869年建成通航后,长期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控制。直到1956年,埃及时任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运河收归国有。英法为夺取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联合以色列,于当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战争以埃及获胜、英法以战败而告终,埃及最终取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苏伊士运河能否正常通航,历来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历史上,运河曾5次关闭停航。最为严重的一次是1967年因爆发第三次中东战争时停航8年,直至1975年6月才复航。

  在穆巴拉克政权时期,埃及是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盟友,美国实际上对苏伊士运河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去年年初埃及政局发生动荡,苏伊士运河船厂工人多次举行大规模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并一度威胁阻止运河通航,外界十分担心社会动荡会对苏伊士运河产生影响。当时,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詹姆斯 马蒂斯出面表示,一旦苏伊士运河关闭,美国将从外交、经济和军事方面予以应对。但他又表示,关闭运河是无法想象的事情,任何埃及的当权者都应该考虑到关闭运河对财政方面的影响,因此他看不出关闭运河的动机。最终,埃及军方在苏伊士省增加了大批军力,保证了运河的安全。

  去年,为了应对中东局势动荡,美国军舰多次经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在埃及政局形势还未明朗之时,美国军舰群还驶入苏伊士运河北侧,分析人士猜测,一旦埃及局势失控,美国可以用其来撤离在埃及的美国公民,另一更重要的目的或是保护苏伊士运河,确保通航正常。

  另外,苏伊士运河的战略价值还体现在政治和军事上。去年2月,在穆巴拉克政府倒台后不久,两艘伊朗军舰驶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引发外界强烈关注。这是伊朗军舰自1979年以来首次获准通过苏伊士运河,因为穆巴拉克政权期间,鉴于埃及与美国及以色列的关系,一直对伊朗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持否定态度。对此,美国政府虽然反应平淡,但却引起了美国盟友以色列的强烈不满。由于埃及政局的变化及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的角逐,前些年相对平静的苏伊士运河可能会出现一些波澜。(本网驻开罗记者李来房)

  (责任编辑:王慧绵)

  

  巴拿马运河:通往美国“后院”的“捷径”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全球重要的航运要道。它承担着全世界5%的贸易货运,也是巴拿马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巴拿马运河与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军事战略意义的两条人工水道。

  巴拿马运河也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桥梁”。

  巴拿马运河由美国人修建,于1914年竣工。运河的启用大大缩减了跨洋航运距离。此前行驶于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船只,必须绕道南美洲合恩角,巴拿马运河通航后,航程缩短了约1.5万公里。由北美洲一侧海岸至南美洲另一侧港口的航程也缩短了6500公里。航行于欧洲与东亚或澳大利亚之间的船只经巴拿马运河也可减少航程3700公里。

  巴拿马运河自1914年通航至1 9 7 9年,由美巴共同组建“巴拿马运河管理委员会”管理,实质上一直由美国掌控。为更好地控制巴拿马及巴拿马运河,美国将运河沿岸1432平方公里的地区设为运河区,区内由美国任命总督管辖,悬挂美国国旗,实行美国法律,以英语为官方语言。运河区成了美国在巴拿马的一个“国中国”,巴拿马人不能擅自进入这个地区。

  如果说拉美是美国的后院,那么巴拿马就是大门。美国在运河区常驻重兵,先后建立了1 4座军事基地或要塞,并成立了“加勒比海司令部”,后又扩大为“南方司令部”,负责美国本土以外西半球的三军行动。

  经过巴拿马人民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斗争,1977年9月,巴拿马的奥马尔 托里霍斯将军和美国时任总统吉米 卡特签署条约。条约规定,美国于1999年12月31日将运河全部控制权交还巴拿马。1999年12月31日正午,巴拿马运河正式被交还到巴拿马人民手中,从此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负责运河的经营和管理。运河运营的全部收入上缴巴拿马政府。美国从巴拿马撤军,巴拿马人可以自由进入运河区。

  巴拿马人接管运河后采取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和管理办法,运河运营效率大大提高。在这12年里,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共向政府上缴6 5.7 6亿美元收入。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巴拿马政府还于2007年开始了运河扩建工程,预计于2 01 4年运河建成1 00周年时竣工,届时运河通航能力将提高一倍。

  美国将巴拿马运河交还给巴拿马,并不意味着美国对这个国家和这条运河的影响就此消失。相反,美国对巴拿马的影响无处不在。首先,美国是这个中美洲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巴拿马运河的第一大用户。如果说巴拿马运河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那么,巴拿马经济几乎是随着美国经济而潮起潮落。另外,拉美国家中有两个国家以美元为法定货币,一个是巴拿马,另一个是厄瓜多尔。在国际政治方面,巴拿马是美国亲密的盟友,最重视与美国的关系,在国际问题上始终与美国保持一致,从未唱过反调。

  尽管美国从巴拿马撤出了军队,但这个超级大国对巴拿马的军事影响从未减少。在2003年以来,每年8、9月份,由美军南方司令部牵头的“联盟力量”军演都会在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入海口附近展开。来自拉美、欧洲和北美的近20个国家参加演习。军演以保卫巴拿马运河控制权为主要演练内容。此外,打击贩毒势力和恐怖主义也是军演重要目的。

  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署的条约明确了这条运河的中立性。但即使是和平时期,运河的中立性也是个十分敏感的话题。2008年12月5日晚,俄罗斯“恰巴年科海军上将”号反潜驱逐舰穿越巴拿马运河,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艘穿越巴拿马运河的俄罗斯战舰。尽管美国官方对此事反应平淡,但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因为在“冷战”期间,巴拿马运河曾对俄军舰关闭。(本网驻墨西哥城记者伍海燕)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