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票决选举"并不必然带来民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2 15:1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谈到民主时,西方学者赋予投票选举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那些社会处于激烈转型阶段、民主体制尚未成熟、公民社会尚未完全形成的国家,引入这种在西方运行良好的选举体制结果会怎样呢?西方式选举在俄罗斯独立以后得到大力推广,俄罗斯全民投票直接选举总统和议会,但俄罗斯的选举制度暴露出不少弊端,显然并非一投票便成就民主,一选就灵。

  分析叶利钦时期几次总统和议会选举,选举结果与民众意愿常常出现很大差距。1993年10月炮打白宫和同年12月全民公决之后,正当民主派踌躇满志,意欲完全掌控第一届国家杜马选举时,极端民族主义却横空出世,创造了名噪一时的“日里诺夫斯基现象”,自由民主党大败民主派。1995年,俄共经过两年的重建,展现了自己第一大党的能量,久加诺夫也坚信自己将成为俄罗斯新总统,然而结果却是,叶利钦在背负经济下滑、腐败、犯罪上升、车臣战争等种种罪名的同时,奇迹般在最后赢得1996年总统大选。

  俄罗斯选举结果的戏剧性和不可选择性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在国家处于过渡和转型的剧变阶段时,全民选举和投票犹如一场“政治赌博”。一些党派和政治领袖往往不吝许诺“美好的明天”,让普通百姓在政治制度、社会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上进行选择,这种选择往往很艰难,不仅普通百姓无法预料,就连那些政治家恐怕也无法知晓。与此相反,西方的选举都是在一些非常细小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比如税收、枪支、堕胎,这种选举不会造成社会分裂。其次,俄罗斯政党体制不完善。稳定的政党体系,如英美的两党制,对选举后果的预测相对清晰。而在俄罗斯,从1993年到1999年的议会选举中,平均每次选举有27个政党或竞选联盟参选,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下,百姓很难做出抉择。一项问卷调查显示,1993年议会选举,1/3俄罗斯选民在选举前一个月才决定支持哪个政党,1/2的选民甚至在投票当天才做出决定。

  因此,票决选举并非是建立民主社会的充分条件,更谈不上过渡时期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最佳方式。选民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选择,有时对所有候选人均不满意,只能“几害之中取其轻”。正如俄罗斯报刊所称,是“没有选择的选举”。

  在原苏联的一些加盟共和国,这样的例子很多。上世纪90年代初,高加索地区有的政治家先以98%的得票率被选为全民总统,一年之后又被95%的人赶出首都,死无葬身之处。而中亚一些国家则出现民主选举的“终身总统”,或是总是赢得大选的“国父总统”等,然后时间不长又因“选举舞弊”被赶下台。类似“选举”恐怕很难和民主联系起来。(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 张树华)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