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企业公信力不能成经济短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3 02:00 来源: 经济参考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
众多网民都对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表示赞同,认为这会对企业形成一定的威慑力。但监管的跟进和制度的完善也应是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更重要的是,网民认为,不管是“黑名单”还是更严厉的举措,都不能回避企业公信力的建设,企业公信力不能成为经济建设中的短板。
“黑名单”让失信企业无地自容
网民“ksgyobk”说,早就应该这样,并且要在电视上反复报道,把问题产品的包装、危害性在电视上反复报道,让问题企业无地自容,让违法者考虑到违法成本高而不寒而栗,这样才能让国民吃上安心食品,用上安心产品。
网民“刘梦”说,要让全社会都知道是谁对产品质量不负责任。但是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负责质量检查的工作人员及时行动。
网民“太极翁”说,将企业和品牌一起上黑名单,防止失信企业更名、失信品牌更名,偷梁换柱应对黑名单行为的发生。
署名“超然山人”的博客文章说,国务院研究加强质量管理,提出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这是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的有效举措,是对质量失信者的威慑。质量失信成本与收益的失衡是问题久治不愈的根源之一。造假者、劣质产品制造者以低廉的成本危害公众利益,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而惩罚太轻不足以对其形成威慑力。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让其无处遁形,为其不良行为承担必须承担的责任。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将“黑名单”公之于众,必将推动产品质量的提升,为公众创造一个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
仅靠点名还不够
不过,也有网民提醒说,质量黑名单不是万能药。
网民“天山之窗”认为,与其建黑心企业、无德企业“黑名单”,不如“证据确凿”后,“宜将剩勇追穷寇”一举灭掉黑心企业,让其彻底垮台倒闭掉无法继续“死不改悔”东山再起害人。这既是对诚信守法企业的保护,也是对有不良企图企业的“敲山震虎”。
红网署名“戈海”的文章说,不能只建立一个“黑名单”,让市场去排除,更重要的在于让这些“黑名单”里的企业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没有一个硬性的制度规范,那么就是那句话,“企业不怕点名,奈何以点名惧之”?要想“黑名单”发生作用,还需制度跟进。对那些已经被曝光被发现的违法企业,要进行严厉处罚;对那些潜藏的危险,要让监管发挥效力。众所周知,事前的监管比事后的查处更加重要,我们制定处罚措施、强化监管,目的不在于事后的处罚,而在于事前的防备。
企业公信力不能成短板
不少网民都提出,黑名单应该建立,政府监管亦应跟上,但更重要的是打造企业公信力,这才是经济发展最坚实的基石。
新浪网民“xiaodunl”说,质量不仅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质量问题不仅是技术和管理问题,更是法治和诚信道德问题。
食品商务网的文章针对食品行业黑名单建设问题指出,黑名单的公布毋庸置疑能够对食品企业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仅仅依靠这个还是不够的。在建立黑名单的同时,也要加强建设食品企业的道德建设,只有真正提高食品生产者的责任感和道德感,真正从源头抓好质量安全工作,消费者的春天才能够到来。如今,一些企业的无良,监管部门的怠慢等一系列产业链使得质量安全越来越难以保证。仅仅一张黑名单对于这庞大的系统来说只是冰山一角。
新浪网民“三毛”说,“诚信缺失”成为当今社会十分严重的问题。国家应尽快投资建立“个人、企业、政府部门(含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诚信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并向全社会公开。要让没有诚信的个人和企业在社会上寸步难行!
(记者 于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