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行政干预难解“零供之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3 06:03 来源: 深圳商报

  □ 李 迩

  针对零售商巧立名目,向供应商收取大量费用的“潜规则”,1月10日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召开电话会议,部署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全国集中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

  “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有助于降低流通成本,遏制虚高物价,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推动扩大消费。”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专门阐述了这次专项整顿行动的意义。确实,存在已久的“零供之争”不仅涉及到产品供应商和渠道商,更可能传导到消费者身上,五部委此次联手强力出手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问题是在商品零售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下,政府动用行政手段去干预市场,显然是找错了靶子,用错了方法。

  大家都清楚,在商品极大丰富,零售渠道多元化的今天,虽然零售商对供应商有优势地位,但问题是零售商并没有形成垄断,零售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现在的市场格局也是自由博弈形成的。从产业链条来看,虽然零售商对供应商有着强势市场地位,可消费者对零售商又同样有着强势地位,其实厂家、供应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条,每一级都在向下一级传导压力,不过他们都有自己的底线,毕竟大家都不可能做赔本的买卖。

  其次,卖场巧立名目收取各种各样的费用,可能有违商业道德,但是我们监管部门的有形之手在考虑是否进行市场干预时,不仅仅只依靠道德上的判断,更要做商业逻辑和法理上的判断。如果说,卖场名目繁多的收费让供应商难于接受,甚至是赔本,那供应商完全可以不进这样的卖场,可现实情况往往是供应商求着进卖场,在这样背景下,我们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卖场显然是不符合商业逻辑的。

  事实上,卖场名目繁多的收费之所以能长久不衰,其背后是供应商多元化需求在支撑。一个商品进入卖场,他们的关系并不是批零差价这样简单,供应商也不仅仅是为卖东西,更多时候为品牌宣传,为了冲量促销,卖场对很多商品来说本身有着巨大的广告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新品牌喜欢进知名超市,打折促销商品要摆在显著的位置的原因。其实供应商交纳的各种费用正是为自己的需求付费,也是为什么供应商天天骂卖场,可一到促销旺季的时候打破脑袋心甘情愿出钱,求卖场给自己一个好位置的原因所在。

  当然,我们不否认卖场的一些收费不合理,让一些供应商苦不堪言,可如果我们跳出个体的视觉,把考量范围拉长拉宽,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年“零供之争”闹得沸沸扬扬,可我们的制造业一直都在高速增长,老百姓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提高。应该说,供应商之所以会活得那么辛苦,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商品同质化,被卖场“盘剥”和“要挟”的供应商往往都是缺乏过硬品牌的,想想如果苹果要进卖场,谁敢“盘剥”它?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零供之争”其实就是双方利益的博弈,不管一方如何叫苦,只要不涉及垄断,只要没有违反法律,我们就应该让他们去博弈。毕竟,作为产业链的上下游,每个企业都会算账,只有当还有利可图的时候,博弈才可能继续存在,否则一方早就退出了。而且,如果卖场存在超级利润的话,作为一个门槛不高的行业,早就有无数的资本和竞争者涌入了,事实上卖场“盘剥”来的各种利益最终都以不同的方式返还给消费者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政府规范乱收费行为是必要的,但不能因此勒住零售商的脖子,更不能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主体之间的合理博弈,行政干预是解决不了“零供之争”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