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粤港澳合作重塑珠三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4 02:43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王小明

  在过去30年时间里一直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如今正面临着产业如何转型和区域城市圈融合等重大命题,如何在政策普惠制下赢取更大的体制创新空间,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执政广东4年来一直探索的方向。

  与此同时,随着珠三角内部一体化的提速,由于担心自身会被边缘化,香港澳门主动提出与广东加强合作,希望能从珠三角一体化中寻找到新的位置和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汪洋将目光投向了粤港澳一体化。汪洋希望,通过与港澳的合作,让广东再次获得向中央申请更加特殊优惠政策的机会。

  由此,大珠三角一体化的图景逐渐清晰。汪洋近日表示,广东与港澳共同构成的大珠三角城市群,是最有发展潜力、也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世界级城市群。

  三大新区的政策机遇

  对于珠三角地区而言,与港澳的合作,让广东再次获得了向中央申请更加特殊优惠政策的机会。

  2010年4月和2011年3月,广东省政府分别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沉寂多年的粤港澳合作就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粤港澳合作的提出,事实上是香港和澳门在珠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的主动要求。”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珠三角地区实施一体化战略之后,游离于珠三角边缘地带的港澳特区危机感开始增强,如何从珠三角一体化中寻找到新的位置和发展空间,是港澳特区政府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广东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先后谋划成立了深圳前海新区、珠海横琴新区、广州南沙新区,以此作为推进粤港澳合作的三大平台。

  对于珠三角地区而言,港澳地区优势的服务产业发展条件不仅可以成为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助推剂,更为关键的是,与港澳的合作,让广东再次获得了向中央申请更加特殊优惠政策的机会。

  “这三个新区是作为国家级的战略进行推进的,如果没有粤港澳合作的内涵,在政策实行普惠制的今天,三个新区要上升为国家级的战略都将非常困难。”林江表示。

  在广东的争取下,三个粤港澳合作新区在新区治理结构、开发建设、产业发展、投资促进等方面获得了中央赋予的最大政策空间,不少政策均属于“先行先试”。这在2011年深圳前海新区和珠海横琴新区先后出台的新区基本法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各种特殊优惠政策以法规的形式被逐步明确。

  其中,深圳前海新区除了享有计划单列市的管理权限外,还同时获得了人民币国际化先行先试的“尚方宝剑”。目前,深圳市地税局已经针对前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按照建设“人民币国际化试验示范区和粤港澳金融一体化先导区”的要求,提出了包括“注册在前海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14项政策需求,而这些政策已通过广东省政府转报国务院批准。

  与此同时,在珠海横琴新区的基本法中,2011年7月份国务院批复的关于横琴岛实行“二线关”管理以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已经以法规形式得到了确立,横琴新区由此成为粤澳合作的首选产业平台,并实际上承担着“自贸区”的功能。

  “如今唯一有不确定因素的是三个新区中面积最大的广州南沙新区,由于目前南沙的总体规划都还在修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待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要上升为国家级的战略,南沙新区也要在粤港澳合作上作‘文章’。”林江表示。

  记者从2012年1月初召开的广州市党代会上了解到,南沙的开发建设已成为今年广州的“一号工程”,年内广州将启动南沙新区60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建设。

  粤港澳合作遇阻产业对接

  在珠三角城市内部的行政体制阻碍还难以消除的现状下,“一国两制”体制中的粤港澳产业合作则更有待考验。

  尽管到目前为止,粤港澳合作共建的三个新区仍停留在完成制度设计的层面,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引进还处于前期阶段,但作为大珠三角体系中的重要的三颗棋子,其周边的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已经逐步完备,粤港澳交通体系框架日渐成型。

  2011年12月26日,作为北京-广州-深圳-香港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络中的重大项目,广深港高铁广深段正式开通运营。

  “该条线路的运行对于加强广深沿线城市对接,推动大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名区域经济专家表示,广深港高铁将珠江口东岸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四个城市连成一线,与今年初开通的广珠轻轨形成环状包围圈,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连接港澳的一个完整环状轨道交通体系已经浮出水面。

  体制建设与交通基础实施的完善仍然只是大珠三角一体化的前提,实现粤港澳合作共赢与珠三角九个城市的内在融合,仍需产业的合理分工和相互对接。依托广东的“双转移”战略,广东首先在珠三角内部各城市之间展开了产业统筹的各种尝试。

  这种尝试在珠三角一体化的先行区——广佛肇经济圈的推进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产业的统筹规划是《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广佛肇三地产业基础的差异性、互补性考察,我们对3个城市的产业分工都有明确的指引定位。”《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的制定者、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对记者表示。

  尽管李立勋认为,作为先行试验区,广佛肇三地在产业协作上的成绩和经验可以给珠三角另外两个经济圈:深莞惠经济圈、珠中江经济圈提供借鉴。但与广佛肇经济圈相比,目前深莞惠经济圈、珠中江经济圈的在产业协调合作上的推进显得明显不足:深莞惠三个城市合作的坪清新产业合作示范区目前进展并不如人意,整体规划编制方案都还未出台,而珠中江三地目前在产业协调合作上仍还未有具体的平台。

  “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市政府间缺乏平等协商的体制环境,制约了各城市圈之间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林江分析认为,珠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关键是要打破政府间的行政体制阻碍,放弃“大佬”心态,才有可能寻求合作的机会。

  在珠三角城市内部的行政体制阻碍还难以消除的现状下,“一国两制”体制中的粤港澳产业合作则更有待考验。目前,粤港澳三方在产业协作上仍未有明显的动作,三大粤港澳合作平台也都还未进入到产业落地阶段,各方的产业对接效应仍待观察。

  产业协作破局2012

  今年粤港将继续落实CEPA和服务业先行先试政策措施,深化金融业合作,推进港资企业转型升级及科技创新。

  “港澳是现代服务业、金融业非常发达的地区,而广东正在进行的产业转移,目的就是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珠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金融业等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这是粤港澳进行产业合作的有利空间。”暨南大学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

  根据广东省代省长朱小丹在广东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作的预计,今年广东的GDP增速预期为8.5%,增速较上年调低,但其中服务业的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将达45.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6.5%,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显而易见。

  朱小丹特别强调,做出上述预期的主要考虑是,引导各方把主要精力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上来,“为改革留出空间”。

  在这样的空间下,2012年,或将有可能成为粤港澳产业协作破局之年。

  2012年1月9日,广东省副省长招玉芳与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瑞麟在香港签署《实施〈粤港合作框架协议〉2012年重点工作安排》。双方确定,今年粤港将继续落实CEPA和服务业先行先试政策措施,深化金融业合作,推进港资企业转型升级及科技创新,并重点抓好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及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等重点合作区域及项目的建设。

  汪洋语录

  “今天不主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明天就要被动地被产业结构调整。”

  2008年3月31日,汪洋到东莞调研时表示

  “广东用一个姿态快跑了十多年,现在放缓了一些速度,调整一下姿势,提高一下长跑动作的技术含量,应当是很正常的事情。”

  2008年底,汪洋在湛江调研时表示

  “为什么领导可以发脾气,群众不能发脾气呢?为什么领导可以骂娘,群众不能骂娘?”

  2011年7月5日,汪洋在线与网友交流时如是说

  “建筑洋了,特色没了;城市大了,空间小了,人口多了,交往少了。”

  汪洋在2011年广东省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工作会议上说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疯狂的果壳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