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今年怎么走 出口增速或接近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6 07:1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圆桌讨论(从左至右):主持人、复旦大学副教授蒋昌建,均瑶集团总裁、副董事长王均豪,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孔爱国,上海城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倪建达,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FT中文网总编辑、复旦大学客座教授张力奋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其中,2011年12月同比上涨4.1%,以持续5个月的回落态势“收官”。尽管通胀压力持续放缓,但由于全年涨幅大大超过2011年初预计4%的目标,2012年货币政策的走向又成为市场议论的焦点。
日前,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蓝墨水新年论坛”上,多位经济学家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作出了不同解读。
出口增速或接近零
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胀压力回落的同时,种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速也在持续放缓。根据统计局数据,去年12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7%,环比下跌0.3%,PPI加速回落显示工业增速仍处于下滑态势。同时,此前海关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去年12月进出口增速降至13.4%,为两年多以来新低。
这一状况在今年也不会有太大改观。“受需求制约,2012年经济下行已成为一个既定的事情。我认为,今年经济增长率会在8.5%或以下。”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如是说。在他看来,首先是因为受到欧美经济的影响,我国的出口增速会继续放缓,进出口对经济增长可能是负贡献;其次,长期以来,投资率已经过高。过高的投资率导致了持续的产能过剩,因此继续以投资刺激经济发展已难以为继;最后,消费投资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需求方面的因素,即使继续保持增长,也不一定能够根本扭转消费力持续下降的局面。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沈建光也赞同这一观点。“今年海外经济形势很难有所起色。”他认为,靠过去出口拉动型的模式,今年难以持续。“第一,美国经济失衡,在供给、生产方面很难看到一个新的增长点,而只是靠消费、借贷去刺激经济;第二,欧债危机,货币与财政二者之间没有办法进行同构性的解决方案的话,这个也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另一方面,我国的出口价格也会不断攀升,在剔除价格因素后,2012年实际出口增速可能接近于零。
货币政策解读不一
经济放缓会不会影响货币政策?201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会议还强调,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不过,与会专家对“稳健的货币政策”有不同意见。
“其实最近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对下一年经济的判断,与实际情况还是有一些出路的。”沈建光这样认为。事实上,2010年时也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然而由于通胀贯穿了去年一年,最终导致货币政策大幅度收紧。“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的货币政策可能要放松”。
“而经济增速回落为此提供了更大操作空间。”沈建光表示,中国去年广义货币只有12.7%,社会融资总量一个季度也跌了很多,现在经济有放缓趋势,已经没有必要维持这么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今年虽然讲‘稳健’,但是最核心的一个词就是‘稳增长’。为了稳定增长,货币政策肯定会放松。”记者了解到,去年偏紧的货币政策导致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等地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发生了多起企业主避债跑路的事件。
事实上,自去年12月5日,央行时隔3年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时,市场便预测这是政策松动的强烈信号。沈建光也预测,今年上半年可能至少有5至6次大幅下调准备金的可能性。
不过,王小鲁却有不同的意见。“货币政策有适当松动的条件,但我认为,不应该再度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他认为,如果2012年的经济增长率能保持在8.5%左右便可以接受,不必过度地追求经济增长。“现在非常需要注意的是2009年政策过度宽松导致的通货膨胀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教训,避免通货膨胀或者是避免由于宽松之后产生的产能过剩,特别是收入结构不平衡的情况下,所造成的产能过剩的问题。”王小鲁认为,2012年是结构调整之年,国家应该将重点放在结构调整,推进改革上,为长期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一切以市场为依托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系教授孔爱国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货币政策的历史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孔爱国以银行体系为例说,现在四大行垄断了所有资金来源,无法实现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两条通道。“你只能靠总量做,利率杠杆失灵,总量的东西调来调去就是调到国有企业和政府项目里了,调了之后离市场越来越远了。”
事实上,去年还发生过多家上市公司放贷的事件。据报道,由于这些企业融资更便利,在资金上有诸多优势,而急需用钱的中小企业又难以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至少有70家公司发布了近130份通过银行委托贷款的公告,总金额近170亿元,其中35家上市公司提出的贷款利率居高不下,总金额近100亿元。
因此,孔爱国表示,无论货币政策怎么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红线就是一切以市场为依托,“中国金融市场微观基础的重构,才是我们讨论的出发点”。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