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盘龙:区域性国际城市中心城区在崛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6 08:11 来源: 商务部网站
新年伊始,盘龙召开了区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回顾2011年工作,部署2012年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加速腾飞,为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中心城区而不懈奋斗。机遇和挑战并存,盘龙经济社会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
“十二五”开局:盘龙加速腾飞有了坚实基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盘龙区经济社会取得大发展的一年,是成功跨越的一年,为加速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盘龙区主持区委工作的副书记吴涛深有感触地说。
2011年,盘龙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抢抓桥头堡建设和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重要机遇,奋力拼搏、攻坚克难、超常突破。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着力优化发展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产业支撑,全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吴涛举例说,过去的一年,盘龙以项目为载体,跨越之势日益凸显。牢固树立“项目兴区”意识,以重大项目形成优势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抓机遇,跑项目、争资金。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责任,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际利用市外资金在第一板块各县区中排名第一。特别是引进了恒隆广场、黄金集团、三峡集团等一批投资额度大、带动作用强、赋税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政府性投资项目进展良好、企业投资项目有序开展、重点产业类项目稳步推进。与此同时,盘龙区还以建设为基础,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强力推进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寺瓦路、北京路延长线等9条城市道路竣工通车,小营至迤者、7204线至朵格村委会等乡村公路完成新建及大修工程,实现全区行政村100%通硬化道路。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完善规划体系,启动了全域城市化试点安置房建设,扎实开展城市更新改建。深入推进“四创两争”,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
在生态为优,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方面,盘龙区深入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完成317公顷绿地建设任务。深化入滇河道及支流沟渠综合整治,实施滇池流域村庄截污、“三池”建设、城中村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及河道截污工程。开展水葫芦种养资源化利用。
去年,盘龙区以协调为重,扎实开展“三农”工作。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扎实做好冬季休耕、种植业调整、农改林、退耕还林工作。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园、科技产业孵化器、农业产业化首席科学家署名示范基地。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区林权流转中心挂牌成立,森林防火工作成绩突出。扎实开展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完成阿子营闸坝水库等除险加固和1800余件“五小”水利工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
“我们以民生为本,惠民建设上也收获佳绩。”盘龙区代区长尹旭东说,去年,盘龙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9%以内。在全市率先启动全国第三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逐步建立区、街道、社区、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站“四级”联动社会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居家养老覆盖面,扩展GPS卫星定位助老信息服务内容。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加强,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建立西南地区唯一的“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中心”。
“总结一年的成绩,有两大显著特点:统筹为要,社会事业全面繁荣;党建为纲,执政能力得到提升。”吴涛说,盘龙巩固教育“两基”成果,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评估,推荐为“教育先进区”。大力开展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重工中学等改扩建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全面实施校安工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扎实推进“三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民间文艺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成功举办第31届盘龙江文化艺术节。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强化文物保护和利用。党建为纲,执政能力得到提升上,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面向全区集中选拔街道人武部后备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