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股权激励启动 首批三家试点科研创新纳入股权激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6 14:04 来源: 新闻晚报□晚报记者 劳佳迪 报道
上市公司,一直是分享股权激励“盛宴”的“座上宾”,而在张江园区新拉启的股权激励大幕中,原本界定模糊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也可以分得一杯羹。
晚报记者了解到,去年7月就已获批的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行办法》,在9月正式公布之后,于近日启动试点。
而上海上创超导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广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这支 “首批军团”中,既有高校,也有转制院所,还有国企。
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十二五”引擎拉动下,原先在私营和外资企业中较盛行的股权和分红激烈做法,也耐不住复制到国有企业和机构的冲动。
提高员工和企业融合度
据晚报记者了解,过去在股权激励方面,国有企业明确可以做股权激励的主要是上市公司,科研院所的股权激励比较模糊,而高等院校则一般都游离在这种激励方式的边缘以外。事实上,即使是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做得也很少。
而此次首批试点的企业中,上海上创超导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由上海汇阳超导材料有限公司与上海大学共同组建的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研发、生产的高科技公司,成为试点企业中高等院校的代表。
“在高校推行这种企业化的运作模式,与未来转制的方向有关。 ”一位观察人士对记者如是评价。
追溯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的历史,则是不折不扣的转制科研院所。记者查阅资料注意到,专商所最初的“老板”是上海科学院,属于事业单位法人,长期占据着上海市专利商标代理业务四分之三以上的市场份额,从2000年到2003年的4年中,专商所一共进行了两次艰难改制。
“这些科研院所原先都是吃 ‘皇粮’的事业单位,转变成自负盈亏的科技型企业后,怎么生存、怎么发展,怎么实现利益捆绑、挽留人才都是困扰的事情,这次张江的试点也是为了刺激这些企业的创新力。”上述观察人士对记者表示。
另一家试点的企业——上海广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则是代表国企“尝鲜”。长期令公司老总戴伟忠纠结的难题是人才流失。据悉,广电通信现有职工252位,其中研发岗位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这样一个以科研为重的高新技术企业,却曾经因为企业搬迁一次流失十多人。
在戴伟忠看来,股权激励可以提高员工和企业的融合度,促进核心、骨干员工不再是一个被雇佣者的角色,而是以主人公身份来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激励方式创新破茧
据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于晨介绍,根据《试行办法》有关规定,激励对象是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其中,参加试点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可以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激励方式;院所转制企业和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则可以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份期权、分红权、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激励方式。
张江园区大力推行国企股权激励的背后动力则是以往一直尴尬的境况:相对于外资和民营企业,国企创新动力明显偏弱。原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表示,国资委监管下的央企共有168家,央企拥有的所有专利总数只有30520项,但这还不及佳能的一半。2005年央企R&D (即研发)含量为1.15%,恰好位于“无法生存”和“勉强维持”之间。
记者了解到,早在1998年上海就出台政策:高新技术成果作为股权投资的,其成果完成人可获得与之相当的股权收益。
2004年,上海还明确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高校、科研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要以各种形式实施技术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
2006年,上海宝钢股份成为第一家严格按照该办法设计激励方案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上海地方国企上海家化也开始探索国资股权激励,2009年上海光明乳业对94位企业高管和骨干的股权激励方案,正式获得证监会和上海国资委及股东大会批准,由此被称为 “上海市地方国企股权激励试点改革第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