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在探索中推进改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6 15: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前几次改革多是特殊困难时期的“权宜之计”。而本轮改革则是经过长期酝酿,有步骤、有计划展开的。
2011年,“改革”与“变化”成为古巴的两个关键词。走进今日古巴,变化随处可见。除了已经允许个体经营的餐馆、理发店外,室内装潢、木工、摄影、电器钟表修理等行业也开始向个体开放。据古巴官方统计,2011年自主经营者人数达到35万,一年之内翻了一番。随着限购令的解除,越来越多人使用手机,用户增加到120万。自革命胜利以来,居民首次被允许交易房产和汽车,农民可以直接将产品卖给旅游企业。商业银行开始向个体户、私营农场主和普通居民提供贷款。
本轮改革与以往的改革有很大不同。1959年革命胜利后,古巴实行过多次改革。上世纪80年代实施过“经济调整”,90年代执行过“特殊阶段措施”,目前又推出了“更新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前几次改革多是特殊困难时期的“权宜之计”。而本轮改革则是经过长期酝酿,有步骤、有计划展开的。
2006年后,古巴便开始倡导“观念和结构变革”,从思想、理论和实践上为改革做多方准备。劳尔反复强调“国家正走向经济深渊,必须纠正体制缺陷,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告诫全党“要么变革,要么沉没”。2008年,为凝聚改革共识,古巴共发起全国性改革大讨论,召开各种形式座谈13万次,累计700余万人参与,收集意见62万条。在此基础上,古巴共2010年推出指导改革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纲要草案”,并发行近百万册,供全国民众学习、讨论。期间,政府还推出一系列民生调整举措,包括取消部分家用电器购买限制、允许公民入住旅游饭店、将闲置土地分给农民耕种等,目的是让民众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为改革“铺路”。为表达改革决心,2010年下半年政府还宣布裁减国企员工百万的计划。
2011年4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巴共“六大”召开,正式通过改革纲领性文件《经济和社会政策纲要》,内容包括放松对个体经济限制、对国企下放更多经营自主权、稳步推进国企裁员、逐步取消配给制、加快引进外资等313项改革计划。为推动和落实改革,古巴共决定专门设立“落实和发展常设委员会”,由前经济部长穆里略全权负责,规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中央全会,讨论“经济模式现代化”进程。“六大”以后,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多次召开部长会议扩大会议,规划和部署经济社会政策调整工作。应该说,本轮改革酝酿之久、决心之强、领域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综观之,目前古巴改革的大环境较为有利。在“六大”上,古巴共形成了改革的共识,全党上下较为团结。改革的民意基础日益稳固。广大民众对改革的急迫性、必要性有了更深认识,对改革的好处有了切身体会,参与热情不断高涨。
外界注意到,此轮改革触及古巴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基本体制,伴随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挑战也会接踵而至。首先,解放思想并非易事,“大锅饭”、“平均主义”思想难以一夕彻底消除。其次,改革本身需要有必要的物资、资金支持,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
古巴国情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改革很难摆脱外界干扰。古巴自革命胜利以来,外部生存和发展环境十分严酷,社会主义政权长期受到美国敌视、孤立,国家安全遭受极大威胁。尤其是美对古巴长期封锁,使古巴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美不仅禁止美企业与古巴开展经贸往来,还限制第三国与古巴发展贸易和投资关系。据古巴官方估计数字,50余年封锁使古巴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万亿美元。受美孤立政策影响,古巴仍无法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等重要经济组织的活动,在贷款融资、获取外部援助等方面困难重重。尽管奥巴马上台后声称要“改变对古巴政策思维”,增加与古巴部分接触,但美仍对古巴实行经济封锁,“以压促变”的基本政策未变。一旦古美关系恶化,古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古巴将不得不以“生存”为第一考量,“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将受到巨大冲击。
此外,古巴作为一个岛国,制约发展的瓶颈突出。严重依赖旅游和镍矿、蔗糖、雪茄出口收入,能源、粮食及多数日用品主要靠进口,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受外界因素影响,经济波动频繁。如上世纪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曾使古巴经济下滑近40%。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对古巴造成不小冲击,旅游和侨汇收入减少,国际收支困难,粮食和能源压力大增。当前,危机影响还未完全消除,欧债危机仍在扩散,国际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古巴经济发展面临不小的挑战。□(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邵希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