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期市成交继续萎靡众老品种让出占有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7 01:2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汪睛波

  国内商品市场迎来兔年最后一周的交易,成交不足、“黑马频出”恐怕是兔年期市运行特征的代名词。

  上海的王先生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开始正式接触期货交易,短短三年多的操作历程却偏偏叫他目睹了国内期货市场各品种的数次沉浮。“记得刚做期货时候,周围朋友都让我做铜、锌、铝、大豆、豆油等,这才没几年,原先很多活跃的品种都淡出视野了,特别是2011年,塑料、PTA等本来不太看的品种取代了金属、大豆等,成了我交易的主要品种。”他说。

  兔年关键词:缩水

  诚然,时值农历年底时再看如今期市的格局,不少曾经辉煌过的商品似乎突然不受资金追捧了,交易萎缩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像在2010年下半年“高潮迭起”的锌期货,最高日成交曾达346万手,当年长达近六个月维持着100万~200万手的交易量。可在过去一年,该品种成交触及100万手都只有寥寥数日,多数时间被压制在每日50万手以下。而临近农历年关,沪锌期货全部合约成交昨日更是仅达30.9万手。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铝期货,它在历史上的平均活跃度本来就不如铜和锌,兔年的交投进一步缩水,至今已演变成持仓与成交差距最明显的品种之一。截至本周一收盘,沪铝期货成交仅2.7万手,全部合约持仓量却高达19.3万手,持仓已经高达成交的7倍以上。“虽然这反映出投机资金的减少,且有套保等长期资金参与交易,但投机资金的过少显然也影响了品种的活跃,要知道投机者正是市场风险的承担者。”王先生表示。

  在郑州的期货品种中,交易成绩下滑最为大起大落的恐怕是棉花。2010年下半年农产品价格重心的上移曾让棉花期货风光无限,从2010年9月到2011年7月,郑棉成交经常维持在每天200万手,最高达到过454万手。而时至兔年最后一周首日,郑棉成交仅为4.9万手。至于大连的期货品种,传统的大豆、豆油等主打农产品甚至全线面临交投平淡的窘境。

  事实上,这些年关前的“缩水”只是期市交投大幅下滑、期货公司收益再现尴尬的一瞥。在整个“十一五”期间,随着期货品种扩容和市场规则的不断完善,我国期市高速发展,2010年的成交额一度突破150万亿元,较2005年增长了20多倍,但2011年的期市成交规模较2010年明显下降,且为近年来首次回调。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2011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10.5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37.5万亿元,同比降幅分别高达32.72%和11.03%。

  仍有黑马

  尽管期市“前浪”多为交投所困,但同时不少“后浪”正不断成长为“吸金大户”。据王先生回忆,在前几年最初做交易的时候,期货公司的朋友甚至建议他不要做塑料等相对“冷门”的品种,据称是因为“关注度较低”、“没人懂”、“行情难以把握”,且当时开户所在公司里连个专门负责塑料的分析师都没有。

  如今随着交易的日渐活跃,没人再能忽略这类“黑马”的存在。自2010年6月之后,大连塑料期货成交屡屡超过100万手,去年四季度后经常超过200万手。即使在期市整体成交下滑的大背景下,如今塑料期货的成交仍可以达到50万~100万手。至昨日,大连塑料期货成交71.8万手。

  股指期货的表现也弥补了商品期货交投的不足。据了解,2011年中金所股指期货成交约5041.1万手,成交额为43.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9%和6.56%。

  还有一些期货老品种努力维持“青春不老”。如上海的铜期货,至今每天仍有50万手以上的交易量,去年11月还出现过151万手的纪录最高成交量。沪天胶每日成交也能达到100万手左右。截至1月16日收盘,铜与天胶期货交易量仍保持在64.2和99.9万手。白糖期货尽管不复当年动辄400多万手之勇,但仍每天有着50万~100万手的交易量。

  套用一句宏观经济的俗话,兔年至今的期货市场正从高增长向“调结构”转变。在国内紧缩政策尚未明显松动之时,大量资金开始从传统的金属、农产品等向塑料化工等品种“溢出”。有业内人士也呼吁,应正视流动性不足带来的交投低迷和期货经纪公司收入的下滑。毕竟,2010年宽松的货币环境造成当年成交量的基数较高,2011年的同比下跌也在情理之中,同时国内三大商品交易所采取的取消手续费优惠制度、限制开仓手数制度、提高保证金比例等抑制过度投机的措施也对交投有所影响。期货公司在收益陷入困境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公司在“黑马”品种、新业务等方面的投入,拓展新的客户源以“安全过冬”。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