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补充条款”伤害公共服务均等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8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王石川
根据公费医疗改革的要求,公务员必须按照职工医保,缴纳参保费,才能享受医疗保险,这种触动了公务员群体的利益,遭到了一定的阻力,阻力太大,因此也就需要所谓的“攻坚战”,就需要妥协和退让,只有不降低其报销水平,才能更好地推进公费医疗改革。如此一来,改革倒是容易推进了,但意义就不太明显。
媒体报道,北京此前100万公费医疗人员中,尚有约33万人的中央级公费医疗尚未启动改革,已成为北京市公费医疗改革的最后一场“攻坚战”。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巡视员张大发介绍,今年北京市人社局将启动中央级公费医疗改革的方案设计,明年计划正式启动中央级公费医疗纳入职工医保的改革。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公费医疗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今年是公费医疗改革的最后一年,此前一些地方公务员公费医疗已经纳入职工医保,如今中央级公费医疗也纳入职工医保。公费医疗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中央提出的所有现存的公费医疗制度最终将全部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并轨,即公费医疗人员不再享受特权医疗福利,纳入职工医保。
应该说,这一改革深孚民意,由于此前公务员看病全报销,出现了过度医疗和过度报销等问题,以至于老百姓揶揄道,“一人医保,全家吃药。”实报实销,小病大治,看病不掏钱,不仅吞噬了大量医疗资源,更增加了纳税人的沉重负担,直接损害了社会公平。
在为公务员纳入医疗叫好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此次北京市人社局将启动中央级公费医疗改革的方案设计,留下了一条光明的尾巴——“公费医疗并入医保后,公务员可以有补充保险,确保看病报销补偿水平不下降。”不知道所谓的看病报销水平不下降是何含义?难道仍然是原来100%,或实报实销?若如此,同样带来了不公平。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新农合门诊报销比例30%-40%,学生儿童的住院报销比例为70%,其他人员则为60%,报销封顶线均为18万元。城镇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统一到70%,最高支付限额统一到17万元。由是观之,城乡居民的最高报销是70%,远远达不到公务员报销的100%。在城乡居民医保报销不够高的语境中,公务员看病报销补偿水平不下降,必然会引发普通职工的被剥夺感和不公平感,更不要说农民的感受了。
确保公务员报销补偿水平不下降,背离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公费医疗改革的目的正是为了打破公务员在医疗上的超国民待遇,现如今其待遇并不缩减。而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两层含义,即不同群体都应该享有社会保障,比如医保全覆盖。同时,公共服务不能悬殊,如果一个过低,过少,一个过高,过多,同样背离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比如养老金多轨制,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曾表示同样的学历,甚至是高工、高学历,退休工资都比自己在机关的同学、同行要低,这个现象是不合理的。
北京市人社部门为何强调“公务员可以有补充保险,确保看病报销补偿水平不下降”?原因不外乎是,根据公费医疗改革的要求,公务员必须按照职工医保,缴纳参保费,才能享受医疗保险,这种触动了公务员群体的利益,遭到了一定的阻力,阻力太大,因此也就需要所谓的“攻坚战”,就需要妥协和退让,只有不降低其报销水平,才能更好地推进公费医疗改革。如此一来,改革倒是容易推进了,但意义就不太明显。这种逻辑思维就像一些赎买式改革,比如公车的货币化改革,有的地方取消公车,对官员进行货币补贴,因为阻力大,对官员货币补贴的成本甚至比保留公车还要大。
当然,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不是整齐划一,一模一样,简单地拉平,要求实现绝对的大锅饭,而是应更加向困难群体倾斜,比如对于农民来说,一场大病就倾家荡产,如果报销水平过低就难以翻身,对他们就更应该实报实销。相反,公务员本来就享有各种福利,再实报实销,就会形成马太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