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私募不好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8 01:3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胡润峰

  上海隆圣投资在2011年最后一天突然宣布旗下所有四只产品全部清盘,引发资本圈关注。该私募掌门人王贵文作为昔日明星基金经理,其当年的“公转私”,与今日的清盘,都具标志性意义。

  隆圣系列产品均未设置强制清盘线,此次主动清盘,自是因为业绩不佳。王贵文旗下四只产品,隆圣1至4号的单位净值分别为0.7453元、0.6918元、0.6373元和0.6656元,在私募中排名靠后。加上其产品规模较小,成立时总共也就4.3亿元,不仅没有业绩提成,管理费也不足以支撑一家小公司的运营。

  王贵文并非孤例。2011年共有211只阳光私募基金终止清算,其中45只属于提前清盘。相比之下,公募尽管也有排名压力,但在生死存亡的底线上,还是较私募宽松许多——把王贵文的业绩放在公募中去比较,其大可不必清盘。

  这也是一度喧嚣的“公转私”近来有所停滞的重要原因。弱市环境下,私募追求绝对收益的压力太大,还是躲在公募的体制下旱涝保收更为合适。此外,阳光私募在运营中受银行等渠道的盘剥颇多,也影响其利润。

  “公转私”暂停的另一重要原因,则在于监管部门的态度。由于公募与监管部门关系更为密切,而私募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对“公转私”并不支持。

  最近,一位颇为高调的“公转私”明星基金经理,因涉嫌内幕交易被拘,但公布的内幕交易标的均为白马股,业内对此颇多议论,其中不乏“选择性执法”的猜疑。

  公募基金经理按兵不动了,更多的人仍在挤进阳光私募。一方面,私募创办门槛并不高;另一方面,如果不在意个人信誉和长期品牌,阳光私募也可以走公募的管理费模式,短期把规模做上去,仅靠管理费即可过上不错的日子。

  于是乎,当年的股评家、炒股大赛的幸运儿,个个开始造声势,发产品。既然投资者整体素质不高,市场淘汰机制也还没有发挥作用,“人傻钱多”就是事实。

  像老股民众所周知的“黑嘴”赵笑云,也堂而皇之地搞起了阳光私募,照样有信托公司合作,有客户捧场。近日传来其产品跌破清盘线的消息,对那些信任他的客户,让人不知如何评价是好。

  由于公募基金存在诸多体制缺陷,阳光私募本该是资本市场大力培育的机构投资者类型,是民间股市投资高手的发展方向。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私募比公募更难。诸多阳光私募的清盘,就是明证。

  (作者为本报编委)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