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方星海:自主金融开放迎难得机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8 01: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谢卫群

  现在是中国金融自主对外开放的难得机遇,而且这一机遇期时间不会很长”

  “自主扩大对外开放,并不是出于慈善的考虑,为别国解决困难。”日前,上海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在谈及金融开放时表示,扩大对外开放是为了提高中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资源配置能力,“中国再大,没有世界大。若我们只利用了自己一个市场和自己一种资源,那我们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就要差很多。”

  方星海认为,现在是中国金融自主对外开放的难得机遇,而且这一机遇期时间不会很长,主要看欧美经济的复苏速度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表现。因此,要抓住这一机遇,自主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自主开放机遇难得

  方星海解释,良好机遇首先体现在当前中国在开放中的自主权较大,谈判中往往处于有利地位。他举例说,去年上海市属金融企业完成了几项比较大的对外开放操作。其中一项是国外一家知名保险机构入股上海一家市属中小型保险公司。“上海这家保险公司由于多年经营不善,每股净资产值按中国会计标准计算只有0.4元,但我们自己请的资产评估公司评出来的每股资产值为1.08元,最终谈判达成的转让价是每股1.20元,为净资产的3倍。而6年前,中国建设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时,每股价格的净资产溢价只有10%”。

  对外开放的良好机遇还体现在企业“走出去”战略中。方星海说,中国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份,是中国金融领域带有经典引领意义的一项对外并购,取得了很大成功。工行通过标准银行的网络,大大扩展了在非洲的业务,南非标准银行则因此身价大增。现在国际上一大批优秀企业需要借力中国的资金和市场获得增长,而中国企业则需要借助国际企业的技术和营业网络提升水平并打开国际市场,这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尤其是对外并购,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和空间。

  方星海分析,上述局面的形成,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巨大的总量和增量对全世界的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挫伤了欧美发达经济体,国际领先企业急于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金融开放无惧风险

  方星海认为,从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现在也面临着扩大开放的需要。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增加似已成定局,这可通过吸引外资来帮助解决;经济增速放缓也是一个定局,扩大开放,把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引入,是增加内需、提高增长速度的一个简捷有效的办法;扩大开放也是解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一个良方。

  对于金融开放的安全问题,方星海认为,中国金融开放一开始就走了一条有效防范外来风险的正确道路。

  “金融开放包括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服务开放。”方星海说,“资本账户开放我们一直很谨慎,已经推出的QDII、QFII等都有额度限制,没有风险。金融服务开放我们采用了法人管理的路线,外资金融机构,无论银行、证券还是保险公司,若要在中国做大业务,都必须设立法人机构,接受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独立监管。这是一项非常成功的做法,有效隔离了外资金融机构境外母公司和境内子公司之间的风险。”

  “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设在上海的一家外资法人银行和法人保险公司的境外母行和母公司都受到了严重冲击,差点破产,但在中国境内的子行和子公司安然无恙,因为它们自己有充足的资本金,资本金不能被调到境外,业务则受中国银监会和保监会的监管,没有风险。”方星海称:“我们有时碰到一些人故意夸大金融对外开放的风险,但没有具体的分析,缺乏说服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