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海晶化工贷款20亿为搬迁埋单 新厂区尚未动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9 22:00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环保风暴”将矛头指向了老城区的化工企业。触及安全及环保“红线”的化工厂,无奈遭遇搬迁的命运。告别市区,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晶化工”)将为此次“搬家”花费高达30亿元。

   已经拖了近两年悬而未决的搬迁融资问题,近日终于尘埃落定。经济导报记者获悉,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未果的情况下,这个总资产13亿元的原青岛化工厂,最终向国内银团贷款近20亿元,让其自身的资产负债表也背负上了一定的包袱。

   “新厂区将于今年春天动工。”17日,海晶化工宣传部门一位王姓负责人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企业未来将用老厂区的土地收益偿还贷款,目前该地块的土地性质已经由工业用地变更为商住用地。

  新厂区迟迟未动工

   海晶化工始建于1947年,由原青岛化工厂改制创立,隶属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青岛海湾”),为国家重点氯碱企业,主要生产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烧碱、盐酸、液氯、三氯化铁等产品。

   这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化工企业座落在青岛四方区四流南路旁,一直靠近居民区。

   据可查信息,山东省环保厅网站去年9月份还发布了一则关于海晶化工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超标2.69倍,要求其进行整改的通知。

   化工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不可忽视。就在2010年,海晶化工被列入青岛市第7批老城区搬迁企业改造计划,成为搬迁改造重点企业。同年10月,该公司在青岛胶南董家口临港产业区的新厂区奠基,一期占地1000亩,海晶化工于去年4月底交清8800万元土地款,取得土地使用权。但新厂区迟迟未动工。

  土地收益受制地理位置

   海晶化工的搬迁提上日程后,进度缓慢的原因主要是资金的制约。青岛海湾总经理、海晶化工董事长李明此前对外表示,海晶化工搬迁项目总投资54亿元,一期重点发展以氯碱为龙头的石化深加工产品。

   上述王姓负责人向导报记者证实,搬迁实际所需资金近30亿元。青岛海湾给导报记者发来的材料显示,搬迁项目启动资金,由市财政以现金方式经青岛海湾作为国有资本注入公司1.5亿元,企业自筹1.5亿元,其他由土地储备中心等部门筹集解决。截至去年年末,搬迁项目可完成投资2.2亿元。

   这对30亿元的整个资金需求来说,显然只是个小数目。“企业还可以通过原厂址的土地收益来弥补搬迁损失。对国有企业而言,腾出来的土地将进入市场,以招拍挂方式出让。”中央财经大学城市与房地产管理系主任乔志敏对导报记者说。

   而据导报记者了解,青岛市政府即采取了用原址土地出让金启动搬迁的政策,土地收益部分统一归财政的“国企改制资金平台”统筹规划。然而导报记者注意到,海晶化工在青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参照邻近土地情况,搬迁土地600亩所获得的置换收益,估计难以支撑30亿元的搬迁费用。海晶化工内部人士告诉导报记者,“老厂仍将运营20多个月,所以短期内无法出让土地,收益情况更是难说。”

  战略“外援”未有进展

   面对急需资金的窘况,海晶化工的“大管家”———青岛海湾曾将目光转向战略“外援”。

   青岛海湾是由青岛市政府批准组建的以化工、建材生产为主的市直企业集团。事实上,除海晶化工以外,青岛海湾旗下的青岛碱业、双桃精化、海洋化工、东岳泡花碱等重点企业都将陆续从老城区搬迁到新产业园区。

   青岛海湾董事长罗方辉曾坦言,“按照青岛海湾整体的初步规划建设,除去土地收益40余亿元、可搬迁固定资产15亿元,搬迁面临的资金缺口总共近130亿元。”

   一直以来,青岛海湾希望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解决资金需求。如同青岛造船厂引进北京建龙集团,青岛钢铁牵手上海复星国际。

   罗方辉此前公开表示,“搬迁发展必须走‘招商引资、搬迁改造、改制重组’的路子。力求与国企、外资有实力的大化工公司实现合资合作,同时也要积极探讨引进民营资本的可行性。”就在去年4月,青岛海湾与中国信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信达投资”)进行战略合作,信达投资向青岛海湾所属的青岛双桃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提供6000万元融资支持,用于后者的项目搬迁。

   不过事实上,信达投资此番并非是以战略投资者身份介入的。“只是融资合作,信达投资并未参股,款额到期时还是要偿还的。”青岛海湾党群部的纪丽文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说。

  贷款利率相对较低

   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计划未有实质性进展,让搬迁资金全部到位的最后希望来自银行。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去年下半年,中国交通银行就已批准对海晶化工搬迁项目约10亿元的授信额度。

   最终在2012年新年伊始,海晶化工签订了一笔19.46亿元的7年期银团贷款协议。银团由4家银行组成,其中,牵头行中国交通银行承贷额度9.96亿元,一般参贷行中国农业银行、恒丰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承贷4亿元、3亿元、2.5亿元。

   据外媒引述银行业消息人士的话称,该笔贷款的利率为央行基准贷款利率的100%,贷款每半年偿还一次,有两年的宽限期。

   青岛银行负责企业贷款的一位人士告诉导报记者,该笔贷款利率执行的是6.56%的基准利率。“这个利率算是比较低了,一般企业贷款都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30%。”

   事实上,为支持并促成海晶化工搬迁,青岛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海晶化工已经获得青岛市财政的贷款贴息。青岛市还对海晶化工的搬迁制定了5项优惠政策,包括原址规划、土地变现返还、土地开发、项目贷款等。

  产业升级的新机遇

   海晶化工此次搬迁只是青岛“老城区企业搬迁”计划的一个最新案例。该计划启动于2008年9月。搬迁之初,圈定了110家企业。

   导报记者从青岛市经信委获悉,截至去年年底,青岛已有72户企业列入老城区企业搬迁计划,其中已竣工、投产项目22个,开工建设项目20个。

   对海晶化工来说,在为巨额搬迁费用埋单的同时,也看到了产业升级的新机遇。去年6月,海晶化工与世界第四大化工制造商———英国英力士公司签订了专利技术引进合同,将采用英力士的乙烯法工艺技术生产聚氯乙烯树脂(PVC),彻底结束电石法生产PVC的历史。

   在李明看来,“海晶化工搬迁至董家口石化产业基地,并引进英力士专利技术,可以提高工艺的稳定性及产品质量,减少能耗,与此同时,安全生产也能得到保障。”

   海晶化工上述王姓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新厂区预计在2013年年底建成投产,到那时,老厂将停工拆除,大部分老设备都将不再继续使用。项目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36亿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