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银行2011年成圈地冠军 成本上升规模报酬递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7 22:28 来源: 经济导报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国内银行机构2011年大规模的“跑马圈地”,已经让银监会新任掌门人颇为不满。
近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财经》杂志刊发题为《准确把握银行业改革重点》的文章,首次在媒体上阐述银行业监管问题。其中,尚福林表示,银行近年来又开始追求单纯的规模扩张,曾经精简了机构,缩短了管理链条,但现在又开始增机构、抢地盘。
据经济导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16家上市银行中,大多数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都存在大规模“扩军”的现象,如光大银行一年之内就在国内设立了13家分行,工商银行一年内在境外11个国家有13家分行开业等。然而,在各家银行忙于“跑马圈地”之时,其债务成本也在迅速增加。据统计,2011年银行业发行次级债总规模高达3132亿元,创历史新高。
这种仅靠规模扩张、借债生存的模式显然难以让国内银行成长为全球性的优秀金融机构,如何摆脱这一困境,成为摆在监管层和银行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三银行并列“圈地”冠军
在导报记者的统计数据中,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3家银行2011年新设分行数量均达到13家,并列第一。不过从“圈地”的范围看,这3家银行均有不同之处。
工商银行的分行均开设在境外,且开局凶猛,去年1月份即在法国巴黎等欧洲五国设立5家分行,随后又分别在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开设分行,其中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更是在1年时间内开设两家分行。截至去年12月30日,工商银行虽未在国内开设新分行,但在国外新开数量高达13家。
与工商银行海外扩军相比,光大银行则专注于国内市场,去年该行在山东、福建、河北、江苏、安徽等12省设立了13家分行,其中河北独占两家,分别为邯郸分行和廊坊分行,总体呈现高速扩张态势。交通银行则是两者通吃,其新开设的13家分行中,不仅涉及悉尼、旧金山等海外市场,还有山东东营、云南大理等国内市场。
除了上述3位冠军,其他银行在开设分行方面也不甘示弱。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获批新开分行数均达到9家,排名第二,其后是招商银行的8家和华夏银行的7家。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3家上市城商行则在“扩军”队伍中排名垫底,除了北京银行南昌分行去年开业外,其余两家银行均没有新开设分行。当然,这可能与去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点名批评城商行“总想跨区域扩张”有关。
即便如此,去年仍然有多家城商行开设了分行。据统计,在未上市银行中,大连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排去年开设分行数前三位,分别为8家、7家、5家。
盲目扩张存隐忧
对于银行机构的急速扩军,就连一些银行职员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前几年行里都是提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现在突然又开始到处布点抢业务,不知道这一转变有何缘由。”17日,一位股份制银行济南分行的员工告诉导报记者。
“新网点开设就是为了拼规模效益。”另一位股份银行济南分行的中层管理人士对导报记者表示,在目前银行业盈利业务单一的情况下,开设网点数增加,意味着银行存贷款业务量增加,其盈利能力也会增强。
不过,有专家表示,这种盲目的规模扩张带来的风险极为严重。“新设分行等机构意味着银行员工培训、风险管控等方面都要跟上,但现在看来,银行的人力资源培养乏力,特别是有经验、有资源的高管都是依靠互相挖脚得来的,新网点业务推广中更是存在不少违规行为。”券商银行业分析师王涛对导报记者表示。
“这种仅凭盲目扩张拼资产、比规模的抢占式竞争,实质上是低水平的恶性竞争。”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王常龄对导报记者表示,随着竞争日趋激烈,银行盲目扩张肯定会受到成本上升和规模报酬递减的双向挤压,加上水土不服等不利因素,新建网点很难找到效率持续提升的空间,而最终成为银行负担。
同时,银行的扩军显然给其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导报记者注意到,2011年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发行次级债规模达到3132亿元,大幅超过股权融资额,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几家扩军排名靠前的银行均为发债主力,如工商银行获批发行的次级债达到880亿元居首位,交通银行发债金额达到260亿元,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均为100亿元。而光大银行去年12月也发行了70亿元次级债,这距离其成功登陆A股募得217亿元,仅仅过了1年零3个月。
这种现象也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很显然,这种资产扩张倒逼资本补充的现象不可持续。”尚福林明确指出,银行业自身要提升资本管理的前瞻性,在经营中综合考虑风险、收益、资本的平衡关系,强化资本对资产的刚性约束,坚决走出“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粗放循环。
王常龄认为,众多金融机构走大规模扩张道路,必定会造成金融市场层次不分明和业务趋同,最终导致金融市场内部行业结构失衡。银行盲目扩张的隐忧,已经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