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公司齐捧现金分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0 04:09 来源: 信息时报
证监会新规年报初露端倪——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徐岚
也许,没有哪一年的年报会像2011年这样为投资者所期待。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履新之后的三把火,一把“烧”向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一把则直指ST公司“壳”炒作长盛不衰。如今,新规后的首份年报拉开帷幕,这把火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中国股市的最大顽疾“重融资、轻回报”是否开始改变?而“垃圾股”乌鸡变凤凰的神话又是否走向衰落?这些都成为今年年报的最大看点。
“靓女先嫁”,目前沪深两市已有数十家公司陆续公布年报,而新规效力也是初见端倪。可喜的是,现金分红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之中几乎成为必选动作,分红占净利润比重40%左右的公司屡屡出现。但令人担忧的是,主板公司似乎仍然吝啬,高送转仍然延续,但现金分红至今未见。而*ST金果和ST华源也交出了一份重组后的靓丽答卷,似乎暗示着,“壳”资源仍是A股市场不可忽视的魅力所在。
焦点1:现金分红比例或增长
盘点今年年报的最大看点,相信不少人都会指向现金分红。就在年报大幕拉开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2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2012年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督促上市公司明确对股东的回报,强化对没有按照承诺比例分红、长期不履行分红义务公司的监管约束。”而在此前,分红披露的规定已在IPO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展开。由于证监会已明确了要通过强制披露等方式来引导上市公司注重股东回报,因此很多投资者都期待今年年报将有分红潮出现。而一如市场期盼的那样,已公布年报的数家公司大部分都比较给力,现金分红甚至成为中小公司的必选动作。
中小公司齐给力
尽管*ST金果于1月10日率先发布了2011年年报,但当前两市挂牌交易公司的首份年报则由创业板的捷成股份在1月17日发布,而这份年报的亮点不只是公司去年同比增长54%的净利润,还有关于现金分红的表述。捷成股份推出了“10派4(含税,下同)转5”的利润分配方案,现金分红为2800万元,占当年净利润比重41%,占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39%。同时还修改了《公司章程》中关于现金分红的规定,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30%”,这无疑是对证监会鼓励现金分红的积极响应。
作为中小板年报披露的“排头兵”,南洋科技、永新股份、兴民钢圈三公司同样也是“齐捧”现金分红。南洋科技继2010年度推出“10转10派2”高送转方案后,公司在2011年年报中再度提出“10转5派2”的分配预案,共计派发红利2680万元,占到去年净利润的26.44%;兴民钢圈则拟“10派2.5”,共计派发现金5260万元,占公司去年净利润的44.64%;永新股份也拟“10派3”,共派发现约5490.6万元,占当年净利润的37.14%,同时表示,剩余未分配利润约1.8亿元,结转以后年度分配,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公司发展。
此外,近期部分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分红情况说明公告”,除了已发布年报的公司之外,两市还有40多家公司发布了“分红”预案,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其中仍以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居多,如东方国信“10派2转10”、辉隆股份“10转10派2”等等。
主板公司仍较吝啬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对证监会鼓励现金分红的政策无疑都非常捧场,上述4家公司派发的红包金额最少也占去了当年净利润的26%,最高的则接近45%。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主板公司似乎仍比较吝啬。
道博股份的年报显示,去年实现净利润1198.6万元,同比增长29.7%,但公司并未进行现金分配和送转。而刚刚扭亏的ST华源也表示,虽然2011年母公司净利润为14.04亿元,但上年结转未分配利润-15.19亿元,累计未分配利润为-1.15亿元,2011年度公司实现盈利但未分配利润为负值,故不分配利润,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重融资、轻回报”一直被公认是中国股市的一大顽疾,有很多投资者都期待今年的年报有分红潮出现,但主板公司为何仍然较为吝啬?对此,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表示,真正有实力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实际上还是相对有限的,所以今年分红的公司比例、数量预计都会有增加,但大规模分红潮短期不太可能出现。
高送转仍将延续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现金分红外,上市公司近两年流行的高送转习俗仍将延续,包括捷成股份和南洋科技都给出了“10转5”的高比例送配方案,东方国信和辉隆股份甚至给出了“10转10”的豪华版预案。而预计去年净利润同比大增30%~60%的主板公司华业地产,日前也抛出了“10转8~12”的高转增预案,虽并未提到现金分红。
国海证券认为,高送转的公司一般含有较高的资本公积,是一种成长性较好的表现。但高送转并不完全是高增长的代名词,上市公司高送转热情高涨事出有因,转增部分的重要来源是股本溢价或是超募资金,转增的本质更类似一场“折价”的数字游戏。
焦点2:ST公司保壳在继续
在今年年报披露中,ST板块无疑是另一个焦点。去年9月,证监会颁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对借壳上市的公司从盈利状况、资本实力和行业等方面做出新的规定,要求借壳上市在这些方面比照IPO标准。去年11月18日,证监会负责人表态称,已初步形成改进和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总体思路,将首先立足解决当前“壳”资源炒作成风等问题,提高ST公司重组门槛。此外,去年11月下旬发布的创业板退市制度虽然和ST股没有直接联系,但政策同样剑指借壳炒作命门。与此同时,有消息称,证监会正在与财政部商讨调整会计准则,拟将一定形式的政府补贴调整出营业外收入一项,这对每年都借助于营业外收入苟延残喘的ST股来说,无疑也是一项大考。
在这种几重挤压的背景下,投资者不禁期待,ST公司又会亮出怎样的年报?
ST股争先“亮”年报
目前可看到的一个迹象是,与往年不同,今年ST公司似乎对年报披露工作尤其积极。1月份披露2011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总共有17家,其中ST公司就占了5家,已暂停上市的*ST金果更是拔得两市头筹,目前已公布年报的还有ST兴业、ST华源,接下来便是*ST星美和ST中源。而在春节过后的2月份,*ST昌九、S*ST北亚、ST厦华等18家ST公司也将陆续揭开年报面纱。而据统计,往年ST公司抢先披露年报的积极性并不高。2010年年报前20家披露公司中,ST公司仅有2家,而在2005年到2009年的5年间,更是仅有1家名列前20位中。
对于今年ST公司的异常积极,有分析认为,这说明ST公司的业绩或有明显改善,因为“通常来讲,披露时间较早的公司业绩也相对较好”。另外有分析认为,财政补贴今后将不被计入当期损益,或许仅是市场的一种预期,今年ST公司扎堆抢先披露年报,很可能是想尽快完成业绩披露,并通过政府补贴实行摘星脱帽。
“壳”资源魅力仍在
2011年最后一个月,二级市场走出单边下跌行情,沪指整体下跌5.74%,而ST板块整体跌幅接近20%,远远跑输大盘。年末杀跌具有重组预期的ST公司,这在近几年间都相当罕见,市场分析认为,借壳政策的趋紧预期是造成ST股暴跌的主因。而就在辞旧迎新之际,ST黑化、ST博元、ST珠峰的重大资产重组相继夭折。3家ST公司的命运沉浮,折射出当下ST板块面临的共同窘境。“壳”资源真的不值钱了吗?“壳”资源路在何方?就在市场对“壳”资源的价值开始失望之际,拔得年报头筹的*ST金果用资产重组成功实现扭亏为盈的事实,证明了资产重组的魅力仍然不减。
自2008年开始,*ST金果即开始筹划重组。2010年5月10日,*ST金果被暂停上市。历经波折之后,2010年末,证监会批复同意其以8.58元/股的价格向发展集团定向增发股份收购株洲航电资产,收购完成后,其主营业务也随之变为水力发电、房地产投资等。当年度,由于资产出售及购买,业务领域发生变更等原因,*ST金果实现扭亏。而2011年,*ST金果净利润同比又增长了229.73%,因此向深交所提出了恢复上市的申请。
而在*ST金果之后,被东福实业重组的ST华源也交出了一份靓丽的业绩答卷,2011年实现净利润6.97亿元,同比增加45.23%;每股收益达0.46元,同比增长45.23%。
独立财经撰稿人皮海洲认为,*ST金果净利润大幅增长,让投资者再次见证了资产重组的魅力,也是对资产重组股的一次平反。去年监管文件发放后,市场普遍认为股市“壳”资源将快速贬值,ST股将会随着退市制度的出台而退出A股市场的舞台。但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从目前的中国国情来说,实行资产重组仍然是拯救ST公司的最好办法。“*ST金果年报显示,经过资产重组,该公司的业绩出现了质的飞跃,这样的公司当然有理由继续留在A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