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一个迟钝巨人的轰然倒下(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0 08:3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反应迟钝错失转型时期卖专利求生走向尽头
昨日下午,柯达宣布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柯达表示,此举在于加强其在美国和海外的流动性,将非战略知识产权货币化,妥善解决遗留的负债问题,并使公司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此外,柯达正在准备任命一位首席重组官,以寻求破产程序期间的融资途径。
此外有消息称,柯达已获得花旗集团提供的9.5亿美元18个月期信贷支持,并预计在2013年完成其美国业务重组。
迟钝让神话成破产
从1888年第一部柯达照相机上市开始,柯达的成功神话一度延续了上百年。
柯达早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其在1991年就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但是,倚重传统影像业务的柯达高层不仅没有重视数字技术,反而把关注的重点不恰当地放在了防止胶卷销量受到不利影响上,导致该公司未能大力发展数字业务。
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胶片已达到了60%。随着胶卷的失宠,以及更后来的智能手机的出现,柯达走向了末路。
早在2003年,因为胶卷销售开始萎缩,柯达传统影像部门当年销售利润就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41.8亿美元,跌幅达71%。而自2005年以来,柯达仅有一年盈利,其他年份全部亏损。
上个世纪90年代末,这家百年老字号曾今走到了十字路口:主营的胶卷业务占据了市场半壁江山份额,但“影像数码化”的市场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如何选择?对于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柯达来说,尤为纠结。
战略上一再迟疑,导致柯达错失数码转型的恰当时机。等到其2003年下定决心转型,却为时已晚。
出售专利之路走到尽头
专家指出,柯达高傲以及保守的态度不仅阻碍了转型之路,而靠卖专利为生的局面也将走到尽头。
除了历经百年的品牌价值之外,柯达最值钱的就是攒了130年的1万多项技术专利。去年8月,柯达就开始四处兜售数字图像专利组合1100项,从而将这部分知识产权转化为现金。据悉,自2008年以来,柯达通过专利出售共取得近20亿美元的收入。
与此同时,柯达还宣布时任董事、总法律顾问劳拉·夸特拉将出任公司总裁一职,此后,柯达又有了一系列的新动作。先是去年11月,柯达将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出售给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铂金资本。一个月后,柯达又宣布把旗下的胶制品业务出售给罗赛洛集团。这些忍痛割爱的行为意在增加不断萎缩的现金储备。
遗憾的是,专利出售等募资举动并未提振投资者对柯达的信心。有分析师指出,“无论是现金流、收入增长还是整体增长,柯达都令人失望”。拥有130余年历史的柯达“未来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将是商学院的失败案例大全”。
综合《新闻晨报》、《经济观察报》等
柯达同路人
富士:经过市场摸索寻求多元化的发展,富士将其最早的影像事业、信息事业、文件处理事业三大业务板块调整为医疗生命科学、高性能材料、光学元器件、电子影像、文件处理和印刷六大重点发展事业,传统胶卷业务在公司整体收入中的占比仅为2%。
去年,富士引发话题最多的无非是其加大抢滩国内化妆品市场的力度。事实上,富士早是一家化妆品制造商了,其推出的护肤品牌艾诗缇,2007年在日本上市以来业绩接连上扬,2010年销售达200亿日元,打开日本本土市场后,开始向外推广,而中国就是其海外市场的第一步。就连化妆品行业元老高丝公司总裁也直言:“它们在某些产品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乐凯:在意识到只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所创造的利润不足以维持企业继续发展的问题后,乐凯在原有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选择光学薄膜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向技术密集、资金密集、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的领域发力。
而从其2010年1-9月的盈利情况来看,膜材料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02.3%,占该集团总营业收入的20%,利润更是占到了该集团同期利润的40%。去年9月,乐凯又整体并入中国航天科技(000901,股吧)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踏上重组之路。业内人士预计称,乐凯胶片(600135,股吧)或被定位为航天科技集团新材料领域内的光学薄膜业务平台。
柯达的没落,不仅是其技术创新的滞后,更是其对消费体验忽视的必然。对于曾经的行业巨头,因对技术创新和消费体验的忽视,甚至出于对市场需求的傲慢,而被市场最终遗弃,柯达并非是先例。在这个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唯有“创新”是不变的真理。这种创新,不但基于技术和管理层面,更基于商业模式乃至消费体验层面。
(责任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