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建言利率市场化改革渐进路线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0 09:45 来源: 中国经营网在存贷款基准利差逐步缩小的情况下,全面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自然水到渠成。
近年来,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的争论不断,毕竟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际已经走了12个年头,而西方发达国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领域做得最谨慎的也不过16年,新兴经济体往往走得更快更猛。
但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中国实在是不能再拖了。一是汇率改革紧随其后,已在倒逼利率市场化改革以理顺国内价格形成机制。二是利率市场化滞后导致银行改革踯躅不前,稳定的利差收入让银行陷入资本消耗型发展模式难以自拔,银行习惯于粗放式经营、同质化竞争,除了拉存款放贷之外并无意创新。三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加剧了投资饥渴症,尤其鼓励了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利用廉价资金大肆扩张,导致投资的效益和效率被忽视,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转变。四是存款利率非市场化刺激了民间借贷,在监管层过度管制金融市场的政策背景下,导致民间高利贷案件频发,增添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五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扭曲了社会资本配置,权力寻租大行其道,从而不断恶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最终导致实体经济遭受损失。
实际上,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走了一大半。尽管贷款利率市场化早已经起步,但存款利率的非市场化拖累了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凭借行政权力要求享受存款低利率的银行给予贷款利率优惠便利。然而,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货币相对紧缩在不断推高贷款利率之后,银行不得不通过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吸引流失的存款。2008-2011年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1.8%,2011年同比更是增长了97.0%,创出历史天量。应该说,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实际上是变相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实践,尽管这与民间借贷一样都是被扭曲价格了的市场化。
我们认为,由于今年中央和地方都面临着政府换届,可能不适合推动重大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2012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无事可做,渐进的方案依然是可取的。
先来看看宏观货币政策未来演变的逻辑。过去几年货币的超量发行已经极大地限制了今年的货币发行空间,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也称,过去几年的超量货币发行需要长期的消化。因此,中国央行习惯于每逢1月集中货币发行的现象今年有可能改变,这从近日大规模逆回购和停止央票发行向市场输送流动性也可见一斑。由此一来,央行今年要维持2011年的贷款水平,只能通过下调存准扩大货币乘数来创造贷款供给。不过,各商业银行的贷存比大都已逼近甚至超过75%的监管红线,实际上,2011年底监管层为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已经不得不选择了例外,不把小微企业贷款计入贷存比考核。但2012年要实现甚至超过去年的信贷供给,在过去几年的货币政策包袱下,监管层将不得不拔高贷存比指标。
当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大阻力。在当下的中国体制下,渐进调整利益格局似乎成了必由之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推进改革。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胡萝卜加大棒”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建议:
一是为逐步解决负利率问题。央行渐进上调存款利率,不仅有利于消除负利率现象,也有利于缓解居民存款流出银行系统走向民间借贷的紧张局面,从而增加各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当下,央行至少要上调两次利率(按25个基点一次)才能实现利率为正。
二是继续给商业银行创造扩大贷款的机会。央行通过渐进下调存准并放松贷存比指标控制,让各商业银行可以进行更多的放贷。贷存比指标上调5个百分点、存准下调10个百分点都无碍系统风险,但其中创造的政策调整机会可充分融合利率政策调整,这种“胡萝卜加大棒”式的货币政策调整组合可轻松化解商业银行的阻力。在这个过程中,央行可以同时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要稍大于贷款利率,从而缩小存贷款基准利差。事实上,由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较大,商业银行对此类利率调整的阻力肯定不大,只是依然便宜了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但实际上,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成本也相应上涨,从而会遏制其过度投资行为。
三是在存贷款基准利差逐步缩小的情况下,全面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自然水到渠成。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滞后已经严重拖累了银行业发展方式的变革,并严重地扭曲了国内价格形成机制,恶化了中国不注重效率的投资行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利率市场化改革为驱动。而化解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阻力,还得要走“胡萝卜加大棒”的渐进改革之路。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