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联储:危机中的拯救与蜕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1 00:5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艾经纬

  这是《我们相信美联储》一明一暗的主线

  [ 力是相互作用的,我给你一拳,你痛,我的拳头也在痛。力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力者与受力者都会有所变化。这是自然界的规律,现实的经济运行中也是。 ]

  这是笔者对《我们相信美联储——美联储的金融拯救之路》一书主线的概括。从书的副题可见,这本书讲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拯救陷于次贷危机的金融机构的真实记录。

  拯救是施力,那么受力则是美联储在拯救这些金融机构的过程中自身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蜕变。拯救是明线,蜕变是暗线。

  值得一提的是,此书对伯南克有很多笔墨。伯南克上任以来,一直试图摆脱格林斯潘的阴影,其本身很多举措在推进美联储权力扩张与透明度的同时,也一直在证明自己。

  

  施力:拯救之路

  美联储的诞生是现实的需要。美联储诞生之前,如1814~1913年美国爆发了13次金融危机。

  从美国金融史来看,美联储并不能杜绝危机的发生,但确实可以降低危机发生的频率,因为危机的形态也在一直进化中,进化意味着拯救的难度加大。

  1970年左右,传统银行为基础的信用系统开始被影子银行为核心的信用系统所替代。先是引入了货币掉期,接着是利率掉期,之后就是造成2007年次贷的导火索——信用违约掉期。

  金融创新的进程必然伴随着磕磕绊绊,所以次贷危机就这样发生了。

  危机发生了,充当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的美联储势必应该有所行动。《我们相信美联储》一书介绍了美联储的构成以及其在美国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特别讲述了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如何应对,为何不救雷曼兄弟而救贝尔斯登公司,如何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又犯了怎样的错误,其间参与其中的人又有过哪些争斗等等内幕。

  书中不乏美联储推出拯救工具的细节,譬如2007年12月12日设立新的贴现窗口——定期拍卖工具(TAF)。该工具为商业银行提供定期贷款,有人评价说这是美联储最近40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以及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工具(AMLF)的出炉过程等等。

  总之,读起来会联想到这几年金融市场上发生的诸多事情,也许你会发出“原来如此”的感慨。

  

  受力:蜕变之路

  《我们相信美联储》一书的主题在于美联储的拯救之路,但笔者也看出另外一番意味。那就是在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美联储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如果说1907年是美联储诞生的转折点,1913年是美联储落地的时间点,那么2008年则是美联储角色蜕变的时间点。

  首先是美联储的权力正越来越大,金融危机中,美联储基于“不同寻常的危急时刻”突破法律的约束,超越其监管范围向贝尔斯登之类的公司提供贷款。不仅如此,它还从美国银行系统的最后拯救者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最后贷款人。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美联储的“最后贷款人”角色正在向“最后交易商”角色蜕变,其资产负债表正越来越膨胀且扭曲。

  表象是,2008年9月16日美联储接管AIG的信用衍生品,换取该公司80%的股权;2009年3月,美联储重启定期资产担保证券借贷机制(TALF)等等。

  用哥伦比亚大学佩里·梅林教授的话说,美联储实质上正做着雷曼兄弟和AIG类似的事情,只不过杠杆更低、利率更高而已。

  更为严重的是,美联储未来的政策走向正越来越受到其资产负债表的约束,甚至说是绑架。

  尽管有人说美联储2008年12月开始买入巨额抵押贷款(MBS)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不断下跌的房地产价格,糟糕的财务状况,让“两房”成了美联储和布什政府的心头大患,为了避免引发更大的危机,美联储出台此援助计划),但是买入的负担确实是要承受的。

  2012年1月4日美联储向国会呼吁采取更多行动稳定困境中的住房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联储唯一目标是反通胀,现在持续呼吁拯救房地产。很难说这和其资产负债表中8477亿美元的MBS(截至2011年12月29日)没有关系。

  就这些资产而言,如果出现流动性风险,是美联储的问题;倘若出现偿还性风险,那么就将成为美国财政部的麻烦。

  未来的美联储以及美国货币政策会怎么样?我们很难说,但《我们相信美联储》一书或许能给你一些帮助。(作者为本报编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