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民生:让百姓财富稳定增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3 17:24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李会报道

  2011年,追着CPI跑了一年,也没追上。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这不仅仅高于年初设定的4%目标,而且吞噬了几乎所有投资人的赚钱梦想。

  如果2011年将手里的一万元投资上证A股,最后手里只剩下7292元,而这些都还没计算交易成本。如果投资者什么也不买,把钱存一年定期,一万元也会没了190元。

  实际上,中国老百姓已经持续22个月负利率——也即一年期定存利率连续22个月低于同期CPI涨幅。

  城市居民怨声载道。可实际上呢,最难过的还不是城市居民。

  最难过的是农民兄弟和生产工业产品的兄弟们。在国家一系列治通胀的措施中,最大的着力点就是压低最终上市产品的零售价,包括初级农产品,也包括方便面、食用油等农业加工产品。

  化肥、农药、运费、人工费一涨再涨,终端产品价格却被一压再压,日子着实难过。

  东方艾格的数字则显示,尽管水稻全国的平均市场收购价为每斤1.18元,比去年的1.12元/斤价格有所上升,但是鉴于种植成本的增加,实际去掉化肥、农药、种子、人工的纯收益,今年每亩只有309元,比去年的324元有所下降。

  如此看来 ,为了治通胀,一味地压低农产品价格实在不是个好办法。

  畅想2012,真的希望不再单纯压低商品的终端价格,也能够不再让大家的钱包越来越瘪?

  怎么办?还得靠政府。谈宏观政策似乎离民生很远,可实际上每一项宏观政策,都与民生紧密相连。

  首先,尽快推行汇改,别再为了对冲外汇,而被动性大额超发人民币。谁都知道,人民币超发是通胀的最根本原因。

  其次,不要再进行超大规模的投资,2009年投下的4万亿,到如今,后遗症多多,同时也是推高通胀的重要原因。这么多钱一下涌到市场中,能不推高通胀?

  2011,最有成效的调控,当属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房价有了结结实实的下降,畅想2012,我们不希望房价下跌得多么惨,只希望有个合理的水平,让我们真正需要房子的人买得起房子。

  什么样的房价算是合理呢?“房价收入比”是指一个地区的住房平均价与家庭年平均收入的比值,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低。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合理的住房价格”的“房价收入比”为3至6倍,世界银行专家的说法为4至6倍。也就是说,基本上一个家庭6年的纯收入可以买一套房,单以北京动辄一二百万的房价来看,调控还得继续。

  除了衣食住行,人还有生老病死。谈民生,医疗是绕不过的话题。

  2011是医改三年目标的最后一年,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应该说还没解决。究根结底,是以药养医的制度仍未改变。

  以药养医,多么可怕的体制,国际上,仅有20%的药品经由医院卖出,而中国80%的药品由医院卖出。如此体制,如何可能实现医院的公益性?以药养医只会把“救死扶伤”变为“打劫”。

  2011年12月,“第二十届中国医药企业营销高峰论坛”在郑州召开,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原司长朱幼棣在论坛上一句“医生成了最大的药贩子,为数千年来之未有!”的发言震惊整个会场。但其实,不能单纯地责怪那些开“大处方”的医生,他们其实也是这个不合理体制的受害者。

  还好,国家部门已经下决心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了。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明确表态,将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取消以药补医。

  而北京更是一马当先,1月12日,北京市人大代表、副市长丁向阳表示,北京五所公立医院将试点“医药分开”。五所医院的医生开的处方将和医院、医生的收入“脱钩”。对医生的绩效考核,将取决于服务质量、人数、效率水平和满意度。

  畅想2012,我们盼望取消以药养医的步伐能够迈得快而坚定。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也让医生活得更有尊严,能够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获得合理的收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