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载歌载舞庆新春 红红火火文化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6 09:3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载歌载舞庆新春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新春佳节在传递千百年的民谣声中越来越红火热闹。虽说都是过年,但各地有各地的风俗,各地有各地的热闹。

  在北京,最能让人感受到春节气氛的活动当属庙会了。这种市集形式唐代就已存在,一般是依托寺庙活动而进行。如今,春节庙会已成为纯粹的大众节日文化活动。

  在广东潮汕一带,农历正月初一一大早,就有不少舞狮班和秧歌队敲锣打鼓地到各村各户拜年,主人都燃放鞭炮相迎。如今,春节期间的文化娱乐还添加了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方式。人们成群结伴,昼夜游赏观看,沉浸在暖意融融的热闹气氛中。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山西省,许多民俗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传承。在山西平遥,平遥人除夕白天贴春联、挂宝纸,中午吃面条水饺,取“钱串套元宝,一年更比一年好”之意。农历正月初一,村村都要敲锣打鼓,祝福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老少安康……年味十足的氛围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到平遥过春节。

  少数民族的春节庆祝活动形式更为丰富。在贵州省黔东南的雷公山山麓下,村寨总是在歌声中迎来新春佳节,“苗乡侗寨新楼坐,林海深处笑欢歌。清江两岸风光好,苗岭山乡喜事多……”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姑娘用甜美的歌声唱出了如今的美好生活。

  山歌悠扬年味浓

  “桃江河畔百花香,竹林深处歌嘹亮,山歌拜年年味浓,客家文化传四方……”农历正月初三,记者走进江西赣南老区龙南县桃江乡窑头村。离窑头村还有上百米距离,一阵悠扬浑厚的山歌声便穿过竹林传了出来。

  在窑头村村头的休闲广场,上百名观众把表演的舞台围了个严严实实,村民张起成、李东霞正在对唱一曲表达爱情主题的当地山歌,含蓄的语言、欢快的乐曲、年轻男女初恋时的扭捏姿态,引得台下的观众笑声阵阵。

  这台表演由窑头村农民剧团自编自导,60多岁的剧团团长陈科发告诉记者,以前每年春节村里人串门走亲戚,基本上都是聚在一起喝酒打牌。今年,他和村里的老人们商量要改改这种风气,于是他领着村里农民剧团的演员,编排了许多山歌节目,在春节期间给大家表演,还组织大家一起学唱山歌,让大家过一个文化年。

  桃江乡乡长张玖玖说,如何让富起来的农民在精神文化生活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是当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近两年,窑头村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等现代农业产业,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以赣州市开展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为契机,县里和乡里来到窑头村帮扶的干部有意识地引导富起来的当地农民移风易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现在,窑头村在桃江河畔建起了竹林公园、休闲广场及阅读书屋等文化娱乐设施,还成立了窑头村农民剧团,吸引了一大批客家山歌爱好者。窑头村不但老一辈人会唱山歌,就连稚气的小孩子也能唱得有模有样。

  节目打断了我们的交谈,接下来该陈科发上场了。在二胡和笛子的伴奏中,陈科发自编自演的《文明新风过大年》唱响,在美丽的桃江河畔回荡……

  

  

  泥塑艺术富农家

  春节前后是山东省莱西市民间艺人李泽志家里最热闹的时间。十里八乡、街坊邻居的大人小孩,返乡的农民工、放假的大学生,大家慕名而来,只为一睹他捏出的泥塑“糨模人”的风采。春节前夕,记者来到莱西望城街道西水道村李泽志家中,只见上百个形态各异、完全用泥土捏出的塑像逼真地呈现在面前,从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古代人物的形象,到现代名人的泥塑像,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这种泥塑文化在胶东半岛只有咱一家代代相传,到如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了。”泥塑文化第三代传人、今年39岁的李泽志对记者说,近年来,他走遍了大江南北,拜访各地民间艺人,切磋学习,汲取更多的艺术养分来充实“糨模人”泥塑,同时在已有的民间绘画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国画学习,历练线条,吸取国粹精华。

  目前,李泽志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现在的作品除泥叫虎、不倒翁、摇啦机等传统的泥玩具外,有关人文、写实的泥塑及肖像泥塑目前成为了李氏“糨模人”的主要部分。李泽志告诉记者,去年他带着自己的泥塑作品来到青岛文化市场和济南进行推广,结果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爱好者的目光。李泽志指着正在制作的药铺老板泥塑告诉记者,这个泥塑作品要做成真人一般大小,泥人做好后再加硅胶形成蜡像后,可以卖到3万元。

  李泽志说,最近他正筹办一所专业学校,面向社会招收学员。“民俗的也是大众的,让‘糨模人’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让泥塑艺术世代流传、出新,是俺的心愿。”李泽志说。

  书画歌舞遍社区

  “上联:琴棋书画遍社区发展文化扬正气,下联:男女老幼添福寿牢记宗旨忆党恩。横批:欢度春节。”春节前夕,在湖北省嘉鱼县鱼岳镇西街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70岁的孙家栋展开了他为西街社区送来的春联。楼下的大厅里,西街社区群星合唱团正在排练,歌声悠扬动听。

  孙家栋介绍说,鱼岳镇的诗词楹联书法学会每个月定时活动,品评作品,研究技巧,互相唱和,还选出优秀的作品结集付印。孙家栋就是这个学会的常务副会长,他对记者说,每年农历腊月廿四,会员们走上街头,现场书写创作春联,送给社区居民尤其是低保户和困难户。近年来,他们已累计送出了超过1000副春联。

  “今年,我们合唱团每天都有活动,除了合唱,还有拉丁舞、街舞、莲湘舞和腰鼓。”72岁的群星合唱团团长左世才说。这个合唱团成立于2008年,开始只有七八个人,仅几个月就发展到了60人。大家经常在一起排练,还参加了2008年重阳节的演出。说起这次演出,头发花白的左世才神采奕奕。“那以后,合唱团不断壮大,到现在已经有110名成员,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只有9岁。”左世才说,唱歌跳舞的人多了,打牌的人就少了,家庭矛盾也少了,社会更和谐了。

  除了合唱团和书法学会,社区里还有楚剧团、根雕协会等5个民间文化团体,文化活动红红火火。西街社区党委书记汪坤才说,“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建设社区文化一要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支持,二要靠正确的引导。”2011年,嘉鱼县被评为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西街社区也被评为湖北省文明社区。

  红红火火文化年

  这些天来,无论是在城市的文化庙会上,还是在农村的文化大院里,人们都能欣赏到各种文艺演出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文化过大年成为春节期间最让人兴奋的精神大餐。

  春节是展示传统文化的大舞台。长长的假期,让人们有更多时间走出去逛逛庙会,坐下来看一场戏。我国的春节经过千百年演变,在各地都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文艺形式。春节是这些文艺表演集中展示的最好时机。从写春联、贴对子到走亲戚、逛庙会,这不仅是红红火火过节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好机会。

  春节是展示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大舞台。各地的文化艺术院团送戏下乡,更多的艺术家走到基层群众中间,平时只有在大剧院、音乐厅演出的名角、大腕儿深入到一线展示精彩的艺术,把戏送到田间地头、厂矿社区、军营哨所,让广大群众在节日里共享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今年春节,各地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激励着城乡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成为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浓郁的文化年中,感受着新春的气息。春的脚步正在临近,我们相信,这时令的春天,也将是文化大发展的春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