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温州模式”再造时刻:政府转型成当务之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0 14:38 来源: 国际在线

  

  1月11日上午,浙江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在杭州开幕。作为省政协委员的胡福林选择了“请假”。在位于温州瓯海开发区娄桥工业园的厂区办公室,他起草了一份“对信泰集团债务危机引发的思考”交到了会务组。面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胡福林的回答很坚定,“年关到了,很多债权人,总是要有个交代的。”

  “交代”无非是两条路径,一是尽可能盘活几块资产,包括催收现金应收款,对一部分债权人制定分期偿还的办法;二是加快制定、落实重组方案,对一部分债权人实施“债转股”。“现在都进入法律程序了,成立了债权委员会,愿意转股的,通过委员会审核就可以转股。”胡福林说,信泰集团已决定和当地6家企业合并重组,以净资产组建一个光电产业集团,加快战略调整。

  刚刚过去的一年,胡福林的短暂“出逃”经历,是温州企业主“跑路”现象中的代表性事件。近年来,他所在的信泰集团除了作为主业的眼镜业外,还涉足太阳能光伏。正因为过大过快地铺摊子,给企业埋下了财务隐患。按照他的解释,自己不得不出走国外“出去冷静一下”。

  2011年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温州召开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就保持温州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提出具体要求;10月9日,胡福林返回温州;10月20日,信泰集团眼镜车间复产,800多员工重新上岗,到12月底已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这番经历让胡福林刻骨铭心。

  事实上,经历了2011年风波的温州人,或多或少都与胡福林感同身受。上至温州地方政府管理者、下至温州中小企业主和普通民间投资者,都已经明显感受到,本世纪以来,过去那个引领时代发展先声的“温州模式”已悄然生变,越来越被“股市敢死队”、“炒房团”、“炒煤”“炒矿”、“炒棉花”等“炒”声所淹没或被贬义为“遍地投机”……

  现在,面对中国改革发展又一个30年的新时代,温州何处去?温州模式和温州精神何处追寻?岁末年初,本刊记者又一次探访温州,近距离感受“温州模式”的今昔变迁与突围思路。

  “半城市化”困住温州企业

  出了温州主城区往东,在龙湾区瑶溪镇,机场大道边上,有一个村叫龙东村。近年来,龙东村大力发展家庭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但是受土地瓶颈、环境保护等制约日益明显。这个村有28家小电镀厂,布局凌乱拥挤,厂房挨着民房,民房围着厂房,企业排放出来的废气,甚至不用拐弯就飘进了居民家里。

  2011年,经过一场并不轻松的治理整顿后,龙东村28家小电镀厂全部迁入龙湾蓝田电镀园区经营,标准厂房、污水处理、能源供应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年前,温州市鹿城、龙湾、瓯海三个区的电镀园区均已投用,可以说温州市区的园区外电镀企业基本都关停了。”温州市环保局副局长王进光告诉本刊记者,目前,温州市700多家电镀企业,仍有40%多分布在园区外经营,2012年,这部分电镀企业都将被要求“入园”经营。

  温州这一轮企业风波中,出问题的企业虽有各自诱发因素,有的是扩张过度导致财务危机,有的是卷入高利贷导致资金链中断,总体来说,以“低小散”为主的温州传统制造业,在当前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形势下,竞争力趋弱是不争之事实。

  采访中,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容为本刊记者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既无资源优势又缺国家投资的温州市,之所以能迅速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除了依靠温州民营企业家敢闯敢干、吃苦耐劳的性格,政府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条腿”,即放手鼓励民间的创业热情和想象力,在市场创建形成中宁愿“无为”也不越俎代庖。

  1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