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正力量与负力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1 01:1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MSN财经](http://stimgcn1.s-msn.com/portal/health/content_v2/buffer.jpg)
日益升级的韩寒“代笔”事件,从网络口水战到名誉权官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方舟子与韩寒双方各执一词,也各有拥趸。其中是是非非,对于旁观者来说,可谓云里雾里。
事件真相总会水落石出。韩寒究竟是否找人“代笔”,迟早会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不仅仅关系到一场官司的输赢,由于方韩二人的知名度,还可能在社会伦理层面产生涟漪效应。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期望韩寒能够赢得这场官司。这并不是说,我们对方舟子先生的质疑抱有成见,而是不愿意看到又一个偶像的坍塌。毫无疑问,身为作家、赛车手,具有明星气质的韩寒,在80后青年乃至更广泛的人群中,是有偶像意味的。而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还有什么比抄袭、代笔之类的指责更有杀伤力的呢?在今天的社会情境中,多一个偶像的坍塌,在道德伦理层面就会多产生一分副作用,这绝不是主流舆论所乐见的。
偶像的含义,不完全等同于榜样,但这两个词汇也有共同点,都具有引领性、号召力、影响力,都是为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所关注的焦点。正如榜样有好与坏之分,一个偶像或榜样在公共生活中的表现,既会产生积极力量,也会产生消极力量,或者说是负力量。韩寒若是在这场官司中失败,将使近年来的知名而不诚信的名单中再添一人,并在一定程度上伤害推崇他的年轻一代。而若其胜出,“公民韩寒”的价值引领性依然存在,也让人们少生几分感慨。
每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偶像,每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榜样。时代不同,榜样的特质也不一样,从昔日的雷锋、王进喜到今日很有明星气质的韩寒,可以看出,公众的价值审美趣味有变化,整个社会确实显得日益崇尚多元。当然,审美再多元,核心的价值理念不可能改变。榜样未必是完美的,榜样不能被神化,榜样可以有各种人性的瑕疵,但是不能有硬伤。从前被公众尊重、赞许的榜样,一旦有硬伤,很可能对社会产生负作用。
一位学者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国家的年轻人如果都崇拜比尔·盖茨、乔布斯,这个国家将充满创新活力;如果都崇拜牛顿、爱因斯坦、霍金,这个国家将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摇篮。这句话不无道理。只是前提在于,这里所列出的诸位杰出人士,的的确确给社会做出了积极的榜样,而不是相反。他们都不是完人,但是在其各自的领域,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而非投机取巧的方式,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尊重,也给社会带来了积极的推动力。
今天的国人,生活在一个剧烈的转型期中,也生活在一个伦理道德遭遇各种冲击的环境当中。比如在商业伦理方面,现实中不少商业行为都恐怕难以经得起推敲。吃的、穿的、用的,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一些商业精英,乃至商界的榜样人物似乎也经不起推敲。如曾经热闹一时的多个“学历门”、“抄袭门”事件,无论是对于当事人自身,还是对于社会诚信来说,都是沉重的一击。
我们这个社会,确实需要更多的榜样起到价值引领作用,而不是相反。有些商界精英,一边高调行善,一边却操弄着潜规则,这样的精英哪里能起到榜样的作用?有些企业家,一边在台上高谈社会责任,一边纸醉金迷,热衷于豪赌,内心不能恒守价值准则。一旦负面消息被曝光,自身名誉受损,给社会带来的,也更多是消极作用。
当然,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真正阳光的榜样。比如体育界的姚明,作为一个开放社会中的样本与符号,他有着天生的高度,他有着天才的球技,他机敏聪慧,还能够在浮躁的世界中追寻灵魂,在世界各地“粉丝”众多;比如商业界的王雪红,台湾HTC的掌门人,持守其内心信仰,赚取了大量财富却生活简朴,更深谙生财与散财之道。这些阳光的榜样,给社会提供了积极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榜样者,楷模也。各个领域的精英们如何为这个社会带来更多正力量,而非负力量,值得深思。这既依靠每个个体的自我修炼,也与社会大环境的优劣不无关系。对于那些已有所成的公众人物来说,确实需要多多“三省吾身”,不留硬伤,真正成为社会的榜样。这也是方韩之争给我们带来的另外一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