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对外投资:在风浪中成长(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1 08:3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我国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十周年,也是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为主旋律的“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不安、投资环境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稳定增长,再度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共同发展的中流砥柱。具体来说,201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增速前高后低
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339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直接投资600.7亿美元,同比增长1.8%。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8万家,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220亿美元。
从商务部发布的月度、季度和半年统计数据分析发现,2011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在数量规模上呈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增速逐步减弱。1~5月,我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03.5亿美元,同比增长42.3%。1~6月,这一数字为239亿美元,同比增长34%。1~9月则为407.5亿美元,同比增长12.5%。而到12月末,增速进一步降至1.8%。
增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受欧债危机深入、美国经济减速以及全球投资者信心下降的影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虽然已全面复苏,但其增长势头从第三季度开始呈现出低迷的状态,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更加谨慎;二是我国内经济因素影响,为抑制通货膨胀,我国实行稳健货币政策,货币信贷增长水平回落,企业信贷成本增加。同时,金融业对外投资更加稳健,2011年中资银行在海外布局主要以绿地投资为主,跨国并购项目数和交易金额都有限。
并购依然主打民企成新亮点
2011年对外投资中,中国企业延续了自2008年以来的势头,在绿地投资继续增长的同时,跨国并购依然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在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中,资源类行业(能源和矿业)的交易量和交易额都占据重要份额,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占交易总量的25%,至第三季度末,资源类并购虽然依旧居于首位,但与2010年同期相比比重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制造、消费品行业的跨国并购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消费品、运输、科技、传媒和电信几大行业的海外并购共占上半年交易总量的将近30%。说明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生产体系中价值链各环节持续提升,加之我国经济向消费驱动转型的影响,中国战略投资者对于国外行业技术以及消费品牌越加热衷。
出于对法律和市场风险防范以及整合成本的考虑,我国企业更加灵活地掌握了投资的战略,越来越多的并购是在合资企业架构下形成的,多数民营企业采取联合收购策略,对分散投资、分摊风险、扩大资金来源发挥了显著作用。另外,企业联合起来可以提高海外并购的竞争实力,特别是那些具有优势互补的民营企业,借助相互优势资源,做到优势最大化,利益共同化,防止了内部恶性竞争带来的无谓牺牲。
尽管2011年对外投资单项交易规模没有创下新的纪录,但呈现给世人的一个惊喜是,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新亮点。面对国际产业重组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中国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逐步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延伸,通过跨国并购增强产品设计、研发、营销和跨国管理能力,在化工、机械制造、汽车、电子、食品、服装、家电等行业并购交易数量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产品牌的竞争力,进而对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了推动作用。
在跨国投资和并购的区域市场上,除了在亚洲和非洲这两个传统市场上继续深度合作外,我国企业在南美、中亚和欧洲都有突破性进展。特别是2011年上半年对欧洲地区制造业和消费类企业的并购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企业的并购成本,同时维持了目标市场的就业水平。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商务时评”
(责任编辑:王慧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