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专家学者结合实际建言自主创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2 08:24 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一些专家学者结合实际建言自主创新
让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 新华社记者 张辛欣
内外部经济运行环境日趋复杂,中国如何从容应对?机遇和挑战交织,怎样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在新的起点上,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近日,专家学者齐聚“中国自主创新年会”,“创新”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创新是应对危机保持发展的关键之举
“危机暴露出我们生产的短板。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技术和品牌,转型创新是当务之急。”浙江省平湖市帝豪达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钱董杰感慨地说。他的身后,是一张企业3年发展规划图:投入50万元组建团队、投入200万元改造设备、集中力量技术创新……
去年以来,受国际市场不景气、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部分实体经济受到冲击。记者调研发现,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成为各地各部门、生产企业的一致选择。
“越是形势复杂,越要牢牢把握创新这个国家核心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会上说,“在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谁抢得先机,谁就会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赢得主动。”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在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功经验、正确把脉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创新提供发展的内生动力变得越来越紧迫。杨学山表示,“十二五”期间,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通过扎实的步伐,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工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向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高端延伸。
“我们正处在一个爬坡阶段,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带动产业升级。”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认为,自主创新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未来20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入快速跃升期
“神八”与“天宫”完美对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问鼎世界,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从概念走向试验阶段……近年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入快速跃升期。
首先表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研发投入大幅增长。
来自经济日报的《自主创新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总投入达到6980亿元,是2005年的2.8倍,湖北、内蒙古、安徽、广西等中西部省份达到3倍以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山东、江苏等省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至5%以上;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兴建完成,许多省份实现了国家级实验室、研发中心零的突破。
同时,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企业的主体地位明显加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体系逐渐形成。以2009年国家高科技计划为例,其中35%以上的项目由企业牵头,产学研结合实施的更是占所有计划的80%以上。
此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力度明显加强,科技中介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合作交流不断拓展,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了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浓厚氛围。
“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和关键,把握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发展模式,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
创新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尽管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不小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个别省份的研发投入持续不足、占GDP比重长期偏低,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和动力仍然有待加强,原始创新能力较为薄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相对匮乏等,都将制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在会上表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及未来发展的主旋律。我国将加速健全创新体制,完善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主体,弘扬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张晓强指出,未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创新能力建设:
——全面推进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建设,加强创新主体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创新环境。
——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布局,加强考核和管理,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产业技术进步中的主力军作用。
——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新兴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构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平台。
——以重大项目为切入点,推进“创新2020”工程实施,着力解决关系国家创新和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问题,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