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艺术家》:最大的荣誉 归于无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5 04:09 来源: 信息时报

  

《艺术家》:最大的荣誉归于无声
▲有声电影时代的到来,让原本风光的男星落魄潦倒,却成就了追梦女孩的新天地。
《艺术家》:最大的荣誉归于无声
《艺术家》:最大的荣誉归于无声
▲导演哈扎纳维希乌斯首次走出法国,便获得巨大的成功。
《艺术家》:最大的荣誉归于无声
作为颁奖季大热,《艺术家》至今已经收获了31个最佳影片提名,并获得了16个最佳影片奖。

  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竞争者有9部电影,当中最“稀有”的是一部法国片《艺术家》。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简单极致:上世纪20至30年代的默片男星,风光过后因有声电影的出现而被淘汰,一直视他为偶像的女孩成了巨星,默片明星潦倒,有声电影女星长情,最后,爱情(与宠物狗)帮助两人度过难关,一起走向新生活。

  这样的故事和主题如果以常规方式来拍摄的话,出来的成品估计也像电视剧那样的浅白易懂又煽情。但《艺术家》最大的武器就是形式:黑白、默片。物以稀为贵,到如今奥斯卡颁奖礼办到84届,也就只有在上世纪20年代末4部黑白默片获得过最佳影片奖提名,最终得奖的就只有第一届的《翼》。正如《纽约客》所说:“《艺术家》不仅是部讲述黑白默片明星的故事,还是一部黑白默片,而且还是法国片。”这里还可以再加一句:故事通俗易懂又幽默。美国人难得能完全看得懂欧洲片究竟在干嘛,《艺术家》这一出现,不受欢迎才奇怪。

  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拍《艺术家》用的是老片形式,但却不妨碍他运用各种好玩(或者说讨巧)的手法来吸引观众。这个凭借《OSS117之开罗谍影》之类法国版搞笑007故事电影起家的导演完全明白观众爱看什么:演员夸张的肢体语言、可爱聪明演技超好的小狗配角、感情饱满的配乐。

  《艺术家》启用的男女主角让·杜雅尔丹与贝热尼丝·贝乔都是在《OSS117之开罗谍影》中干了不少滑稽荒唐事的谐星(贝乔还是导演的老婆),这次这部黑白默片虽然取了个艺术片范儿的片名,但实际也是个喜剧。让·杜雅尔丹与贝乔充分发挥自己的肢体语言,杜雅尔丹扮相有些角度让人想起永远的巨星克拉克·盖博,表演方式类似10年前的乔治·克鲁尼,默片明星早年的风光得瑟劲头被他演绎得很像卡通角色,随后潦倒状态也演得很到位。

  然而,无论是杜雅尔丹还是贝乔,两人的眼神都时刻提醒观众,他们确实不是黑白片时代的明星。通俗的内容用稀罕的方式拍出来,成了《艺术家》脱颖而出的最大因素。目前该片已经在颁奖季各大奖项中拿了16个最佳影片奖,远高于《后人》(拿了9个最佳影片奖)和《生命之树》(拿了7个最佳影片奖),相信在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项中,《艺术家》夺奖几率是最高的一部。

  本版撰文 马泽望

  对话

  哈扎纳维希乌斯:拍片时想着《日落大道》

  Q:怎么会想到拍黑白默片?

  A:我喜欢黑白片时代的明星和电影,刘别谦、比利·怀德我最喜欢的导演。两位从欧洲到好莱坞拍电影的导演都有一种很特别幽默感,从不愤世嫉俗,总能用奇怪而又优雅的方式展现冷酷又现实的东西。同时拍出来的感觉又孩子气与成人化共存。我深受他们这些电影的影响,对我来说,刘别谦和比利·怀德就是天才。我拍《艺术家》时有想着《日落大道》(比利·怀德的名作)。

  Q:拍《艺术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A:找投资。最初找的投资人认为这片肯定不会卖,他们不认为《艺术家》有任何商业价值。在法国,电影要赚钱,必须要有电视台支持,但法国电视台不放黑白电影,所以我们找投资很难。

  Q:最后怎么找到的?

  A:我告诉投资人,这片在法国票房可能不会很好,但拍好了,绝对能在电影节上拿奖。而且这是默片,不用担心语言问题,可以卖到全世界去。电影讲的又是好莱坞的故事,全世界人民都对好莱坞有兴趣,都知道好莱坞。后来我们的找到很好的制片人,他还允许我们到洛杉矶拍摄,如果我们把外景地选择东欧的某个国家,花的钱要少很多,但他居然答应我们在洛杉矶拍,拍出来的效果和感觉就是不一样,电影中男主角在女主角家休养时睡的床,都是玛丽·碧克馥用过的。

  Q:让·杜雅尔丹和贝热尼丝·贝乔都是你的老搭档,《艺术家》选角时你有其他考虑吗?

  A:写《艺术家》剧本时我就想着杜雅尔丹和贝乔。贝乔是个好演员,我认为,她在法国是个被低估的女演员。我很想给她机会展现她的魅力。两人都不会跳踢踏舞,为了演好角色,两人上了半年舞蹈课。

  Q:杜雅尔丹和贝乔演得都很好,但确实不太像黑白默片时期的演员。

  A:黑白默片最有商业价值的演员大概是卓别林,他是内外兼备的大师。我要求演员们可以考虑一下像卓别林那样运用肢体语言,不过我特别要求演员不要可以去学默片明星的演法,而是用现代的演法来诠释,如果用默片明星的方法来演,那出来的效果太滑稽了。

  Q:拍摄时就按照黑白片方式拍的吗?

  A:没有,用正常的方式拍,后期做成黑白画面。不过因为知道会做成黑白片,所以在拍摄时还是有很多考虑的,譬如衣服颜色和背景之类的。还有,如果看得够仔细的话,会发现里面角色在出于意气风发时期的时候,画面是真的比较黑白,角色低潮期时,画面颜色更像灰色。另外,拍摄时我有做小调整,把通常每秒24帧的拍摄变成每秒22帧,让画面有小小的加速,更接近默片的效果。

  竞争者

  《后人》(9/31)

  本身是个悲伤的生活故事,但在夏威夷蓝天碧海与迷人音乐的背景下,乔治·克鲁尼的精彩表演下,以及在导演亚历山大·佩恩流畅的镜头中,变得阳光、深刻又好看。

  《生命之树》(7/24)

  泰伦斯·马利克用充满美感和诗意的镜头展现生命的伟大,在9部获提名的电影中,《生命之树》无论是主题还是表现手法,都可算是最宏大最抽象的。

  《雨果》(2/19)

  马丁·斯科塞斯的3D电影,用现代最新的电影技术,拍出向老电影致敬的味道,使得电影被赞美是写给老电影的一封情书,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电影本身都分量十足。

  《午夜巴黎》(0/15)

  浪漫文艺小品,其实也就是个穿越电影,欧文·威尔森饰演的失意小说家在午夜的巴黎穿越回几个年代,与当时的文豪、名流、明星谈天说地,古今对比之类的。

  《帮助》(0/12)

  每年颁奖季必备的种族话题作品,本片显得难得的温馨乐观,演员表现出色,故事充满泪点与笑点,可看性是够强了。

  《点球成金》(0/12)

  有着《社交网络》的影子,毕竟是同一个编剧写的剧本。真人传记片,讲述棒球队经理的经营之道以及做人方式,电影拍得很大气,布拉德·皮特的表演传神。

  《战马》(0/9)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作品,其实在他的作品中《战马》质量算是中等的,硬要表扬的话也就场面好看、叙事流畅了。

  《特别响,非常近》(0/4)

  讲述911后一个美国男孩成长故事,在美国反响两极。不过史蒂芬·戴德利堪称奥斯卡最爱导演,《跳出我天地》、《时时刻刻》和《朗读者》受到了奥斯卡青睐。

  (括号内为颁奖季最佳影片拿奖次数/提名次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