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河北建新集团崛起在新的经济隆起带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刘之亮

  

河北建新集团崛起在新的经济隆起带上
企业家简介

  朱守琛,男,汉族,1956年12月出生,河北沧县人,本科学历。现任河北建新集团董事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工商联执委,第十届河北省政协委员、第十届河北省工商联副主席、第九届沧州市政协副主席、第八届沧州市工商联主席。2002年被河北省乡镇企业局、省人事厅、省工会授予“河北省乡镇系统劳动模范”称号;2004年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被河北省委统战部、省发改委等六部门评为“第三届河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08年被河北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评为“2003-2007年度河北省光彩之星”。

  河北建新集团是一家集化工、金融、地产、商业、矿业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集团下辖河北建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股票名称:建新股份,代码:300107)、建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建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新顺成大厦、建新矿业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并投资参股沧州银行、沧县吉林村镇银行。

  自1988年至2011年,建新走过了二十三年的历程,从单一产品二五酸到形成一链三体,涵盖染料、医药、纤维中间体的多元产品格局,从单一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发展成集化工、地产、金融、商业、矿业多行业并举的大型企业集团。

  建新股份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苯胺-2,5-双磺酸单钠盐、间氨基苯磺酸、间羟基-N,N-二乙基苯胺、间氨基苯酚及热压敏染料”等,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台湾、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苯胺-2,5-双磺酸单钠盐、间羟基-N,N-二乙基苯胺全球市场占有率均为全球第一;间氨基苯磺酸、间氨基苯酚两个产品均为全球最大产能。

  2010年8月20日,凭借强大的科研实力、优秀的业绩和强大的发展潜力,建新股份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创业板,成为全国精细化工行业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河北省第二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

  自主创新成就现代化企业

  多年来,建新集团坚持“自主创新、兼收并蓄、行业主导、持续领先”的技术创新战略,走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以“做当前市场的领先者”和“未来市场的指引者”为企业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建新集团更加注重构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更加注重优化产品工艺路线和生产过程控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尽管公司的主营核心产品近年来保持了较高增长,但公司也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产品都有增长的极限,只有在保持和巩固既有产品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才能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公司积聚和培养了一批具备较强研发实力的科研人员和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从而保障新产品的开发,以及优势产品链的延伸。公司研发中心人员占公司职工人数的12.55%,2010年研发经费为1107.0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4.77%。正是基于人才和资金的优势,使得建新股份已拥有3项发明专利授权、4项发明专利申请、11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专有技术,为公司不断的技术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建新在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完成了技术创新组织体系建设,成立了由公司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公司技术创新决策的决策组织;成立了由本领域部分高校和科研所的技术专家、行业专家、公司内部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委员会”,作为公司技术创新决策参谋和咨询组织,实现了建新的科技发展战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化的归口管理。建立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为主体的持续改进体系,围绕现有产品质量的提高、工艺改善和操作水平提升、装备技术改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开展攻关。建立以技术改造、基本建设和设备系统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固化与提升体系,淘汰落后技术装备,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技术装备,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装备,使创新成果固化。根据建新科技发展规划建立技术创新的运行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借助外脑合作发展的成果表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更加稳固。公司在烟台大学建立了研究所。研究所负责人姚教授为药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工作人员都是研究生和本科生,目前正在引进博士生来充实研究所的力量,该研究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医药中间体、纤维中间体、染料中间体、电子化学中间体等,该研究所充分整合和利用大学的资源来为企业进行服务。长期和浙江工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重点围绕企业生产、质量、工艺上存在的技术难题以及前瞻性技术开展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新产品新项目的开发等工作。公司与沈阳化工研究院联合制订了“苯胺-2,5-双磺酸单钠盐”等产品的产品行业标准,该标准已经通过了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审核,并于2009年底申报中国石油化工协会染料标准化委员会备案。

  2008年11月,公司的研发中心被河北省发改委、省科技厅联合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2009年10月,公司作为中国染料工业协会会员单位、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单位,出席了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标准审查会议;2009年10月底,公司被河北省科技厅等四部门联合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循环理念推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化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中间体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往往资金投入大,处理难度高。建新股份“一链三体”的产业布局,整条产业链上原材料、能源的循环利用优势非常明显:

  一是废水的综合处理。中间体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具有“三高”特点:高COD含量、高色度、高盐分,其中盐的含量达到10%以上,治理难度最大。在污染治理方面,建新股份累计投入近亿元,自主开发了一套废水系统化处理设施,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该设施通过“多效蒸发+除盐+微电解+催化氧化+生化+浓水焚烧”的系统化处理过程,既降低了运行成本,又能将80%的工业废水资源化再利用,并其余20%也能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的达标排放。

  二是煤、蒸汽等能源的“梯度利用”,使能耗损失降到最低;

  三是变废为宝,最为典型的就是间氨基生产过程中产生“砜类固体废弃物”的循环综合利用。砜类固体废弃物可用于生产3,3′-二氨基二苯砜,是生产特种纤维芳砜纶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由于以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公司3,3′-二硝基二苯砜的生产成本仅为合成工艺路线成本的20%,不仅节约了废物处理成本,更重要的是以绝对成本优势使公司进入了一个附加值更高的全新领域:高技术纤维中间体生产领域,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开辟了新的渠道。

  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奉献社会

  “企业首先是把事做好,然后是做好事”。建新人坚信,一个真正的企业,一定是社会责任的率先承担者。

  建新人在不断壮大企业的同时,积极投身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大潮。二十几年来,建新集团纳税累计数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600多个。

  多年来建新集团始终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奉献社会。集团累计捐款、捐资已超3000万元。其中在教育方面先后捐资660多万元,用于修建教室、图书馆、文化长廊等以改善落后地区中小学教学环境;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捐助1200多万元,主要用于当地公路、水利建设、及农村福利事业等;在城市建设方面捐款850多万元,主要用于沧州南湖公园、临港园区城市化建设进程和排水系统建设;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捐款350多万元主要用于防治SARS、汶川地震灾区学校重建等。

  企业多次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先进单位”、“环境治理先进企业”、“诚信模范企业”、“优秀纳税企业”。建新已经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之中,全力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社会共享成长。

  为了巩固优势产品的市场主导地位,将企业打造成为国际著名企业集团,建新集团将积极开展行业内、跨行业对标活动,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方法,创新管理机制。在未来几年,公司将继续实施“突出主业,优化结构”的战略,利用公司在生产效率、管理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做强、做大化工主业,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整合上下游产业,同时积极拓展地产、金融、商业、矿业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以化工为龙头,以地产、金融为两翼,多元并进的良好发展格局。使企业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占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争取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