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兴经济体继续引领全球增长 中国表现最值得期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05:18 来源: 国际在线

  

  本报驻外记者 吴乐珺 裴广江 王 磊 吴成良 王 慧

  1月以来,新兴经济体的货币、股市和债市均表现出强劲之势。15种主要新兴经济市场货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均超过本世纪以来同期平均水平,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上涨超过20%,新兴市场债券的固定收入投资上涨约6%。虽然一系列经济数据展现出了较为乐观的前景,但面对发达经济体“金融寒潮”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更多下行风险,新兴经济体能否保持住平稳发展仍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经济增速整体性趋缓

  亚洲不少国家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数据都被下调。印度知名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资深经济研究员森古普塔对本报记者表示,“印度本财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不可能达到财年初设定的目标,2012至2013财年的GDP增长肯定还将低于本财年。银行利率居高不下使得企业借贷负担太重;国际经济环境没有好转,印度的主要出口市场都经济疲软;印度是能源进口大国,受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

  非洲、拉美等倚重资源出口的新兴经济体也放慢了增长的脚步。受全球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南非经济增速去年前三个季度逐步放缓,虽然第四季度有所好转,但还是调低了今年的经济预期。南非储备银行日前将本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3.2%下调至2.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南非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降至2.5%,下调了1.1个百分点。

  新加坡大华银行经济分析师全德健说,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欧洲货物交易量占全球交易量的近一半,对全球影响很大。随着外需的减少,亚洲制造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认为,除欧洲和美国经济对出口的影响外,目前欧洲银行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也将对亚洲融资产生一定压力。去年第三季度以来,一些欧洲银行因为坏账等问题不得不收缩资产负债表,撤出在亚洲地区的部分业务,还有投资银行和信贷银行的一部分资金流回到本国,救援本国经济和银行体系。从目前来看,亚洲本地的银行不太可能弥补全部资金缺口,这会导致亚洲经济的放缓。

  主动采取措施保增势

  经济危机使世界形势发生变化,“新兴经济体不再等待发达经济体采取一致行动,它们将主动采取措施”——世行行长佐利克在不久前达沃斯年会的表态颇显深意。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堪称新兴经济体“主动采取措施”的最大亮点。IMF副总裁朱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环境下,中国致力于保增长、调结构,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其实是个好事,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继续调结构”。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扩大内需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可持续增长,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为了抑制持续的高通胀,印度从去年年初以来进行了13次加息,推高银行利率至8.5%的高点。印度政府的努力收到了一定效果,1月16日发布的通胀率数据显示,印度2011年的通胀率降低至7.47%,是近年来的最低值。根据南非的新经济路线,旅游业是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南非旅游部副部长卡萨1月30日表示,新的国家旅游业战略计划是到2020年将其产值提高到4990亿兰特(1美元约合7.9兰特),新增就业岗位22.5万个。此外,南非还将重点发展新能源和农业、加大吸引外国投资、开发发展中国家市场等。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南非一直在加大力度开发非洲市场,并且已经取得成效。以汽车出口为例,南非全国汽车制造者协会预计,受益于对非洲市场出口额的增加,今年汽车出口有望增长18.5%。

  中国表现最值得期待

  “新兴经济体维持强劲增长,这对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的表现最值得期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对本报记者说,“中国面临复杂的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挑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存在通胀压力,但中国经济会走向软着陆,这不是一次性发生的,是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中国经济的整体形势和前景都很好”。

  IMF在春节期间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和《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亚洲新兴经济体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3%和7.8%,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8.2%和8.8%。2月1日,中国公布的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2011年12月的50.3上升至50.5,高于经济学家的普遍预期。澳新银行经济学家刘利刚对记者表示,这些数据足以支撑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新兴经济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希望所在,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增速将继续领先,而中国经济能够进一步拉动亚洲经济增长。”国际经济咨询和分析机构IHS首席经济学家纳瑞蒙·贝尔拉夫什认为,尽管亚洲无法绝缘于欧元区的衰退,但是这一地区具有很强的韧性,增长率有望达到5.5%;而随着通胀压力的下降,亚洲各经济体在必要的情况下还有更多空间刺激增长。

  (本报布鲁塞尔、约翰内斯堡、新德里、华盛顿、曼谷2月5日电)

  >>点评

  高程(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尽管2011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是拥有工业生产能力、大量流动资金和资源的新兴经济体仍然保持着相对快速的增长势头。以中国、印度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在2012年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新兴经济体市场维持稳健增长的动力在于财富积累拉动的本土消费能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相对较稳定的财务状况。不过,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表现将不尽相同。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那些以出口为主要导向的经济体受全球经济负面影响会比较明显,而内需市场拥有较为广阔开拓空间的国家,比如中国、印度和非洲新兴经济体国家遭受负面冲击的力度较小。此外,如果能源、资源市场能够继续保持高位,俄罗斯也将能够保持较为乐观的经济增长率。

  新兴经济体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源自欧美市场萎缩带来的不稳定性。一方面,欧债危机的恶化拖累了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复苏,世界主要消费市场的萎缩将导致新兴经济体出口的总体下降。另一方面,为应对主权债务危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刺激了资金回流,较大规模的国际资本在2012年可能撤离新兴经济体市场。事实上,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国际资本已开始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国家回流。发达国家大量银行资金回流本土“救市”,使新兴经济体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面临考验。为应对挑战,新兴经济体国家要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逐渐由短期依赖财政刺激经济的局面转化为更多依靠本国内需市场消化生产能力的增长模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