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伊朗石油部长:将停止向部分欧洲国家出口原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07:4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伊朗石油部长罗斯塔姆·加塞米4日呼吁欧盟国家重新考虑有关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的决定,并说伊朗将会停止向部分欧洲国家出口原油。

  加塞米说,向欧盟出口的石油仅占伊朗全部石油出口的18%左右。他表示,作为对欧盟制裁的回应,伊朗将会停止向部分欧洲国家出口原油。他没有透露具体是哪些国家。

  加塞米还说,伊朗已经致信目前的欧佩克轮值主席国伊拉克,请求欧佩克成员不要在欧盟对伊朗实施制裁之际提高原油产量。

  伊朗议会文化委员会副主席舒贾伊1日说,伊朗石油部和议会国家安全与对外关系委员会未来几天将举行联合会议,讨论有关停止向欧盟出口石油一事。伊朗议会经济委员会成员佐勒加德尔说,如果欧盟开始对伊实施石油禁运,伊朗将停止从欧洲进口商品,这会导致“欧洲尤其是法国众多工厂倒闭,许多人失业”。

  欧盟领导人1月30日批准了欧盟外长会作出的对伊朗石油出口和央行实施制裁的决定。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伊朗的石油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85%以上。伊朗目前原油日出口量约260万桶。欧盟从伊朗日进口原油总量约50万桶,其中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欧盟成员国中进口伊朗石油最多的国家。

  在欧盟决定对伊朗石油出口实施制裁后,伊朗方面放出风声,将采取反制裁措施,主动对某些欧盟国家“断油”。石油,成了眼下欧盟和伊朗博弈的最有力棋子。而实际上,石油也同样困住了欧盟和伊朗。一旦断油,欧盟和伊朗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全球油气市场又会如何反应?一起来看今天的聚焦。

  来自欧盟的制裁

  1月,伊朗局势再掀波澜。19日,伊朗方面否认之前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言论,称伊朗政府从未想过在这条极为重要的水道设置障碍。这让全球许多倚赖原油进口的国家大松了一口气。毕竟这条通道占到全球石油运输总额1/5,每天经过这个区域运往全球各地的原油和原油产品达到1600万桶之多。

  仅仅四天之后,来自欧盟的消息就完全地打破了这个微弱的平静。23日,欧盟外长会议通过决议,禁止欧盟国家从伊朗进口石油,并同时对伊朗中央银行实施制裁。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阿什顿:制裁并不意味着结束。制裁的目的是给伊朗施压,让其回到谈判桌。

  而在去年头10个月,欧盟每天从伊朗进口60万桶石油,是伊朗第二大石油出口市场。伊朗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也来源于石油出口。

  中东问题专家 博联社总裁 马晓霖:这30年他是一直在西方的封锁制裁下,但是像现在这种直接拿他的经济命脉、拿他收入主要来源石油工业开刀的话,这种打击如果半年以上,对伊朗当然是致命性打击,2、3个月我觉得他能扛过去。

  于是消息一经公布,伊朗货币里亚尔对美元暴跌,创下1美元兑换2.2万里亚尔的历史新低。业内人士认为,伊朗将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其他买主,以抵消在欧洲市场的损耗。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 约瑟夫·詹宁:伊朗将在全球市场寻找其他的客户,这可能进一步推动伊朗寻求非谈判的解决方案。现在看起来这并不大可能发生。另一方面,如果伊朗能够找到其他的客户,来规避禁运制裁,那将使得对重返谈判的促进效果完全丧失。

  伊朗放风“反制裁”

  自去年9月底以来,伊朗货币里亚尔4个月内已经贬值大约70%。由于伊朗众多物资都依赖国外进口,因此伴随里亚尔币值的暴跌,国内物价快速上涨,通货膨胀十分严重。近一个多月来,许多物品价格上涨20%以上。就在观察人士为内外交困的伊朗担忧之时,伊朗方面却传出消息,称议会将在近期通过双重紧急法案,停止向某些欧盟国家石油出口。伊朗的主动断油风声,无疑给欧盟各国造成了直接的压力。

  中东问题专家 博联社总裁 马晓霖:他这时候表态,肯定是向欧盟说明一个事实,你是乙方,我是甲方,你用我的石油来推动你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很困难的情况下,如果你不买我的油,那你再通过高价,或临时去别的地方去找石油供应的话,对你脆弱的欧洲经济将是雪上加霜。

  正是为了缓解石油禁运给各成员国以及相关企业带来的压力,23日召开的欧盟外长会议决议,同意已经签约的合同可以执行到今年7月1日。在这期间的几个月缓冲期,欧盟国家将寻找别的“油路”。如果伊朗议会作出立即向欧盟断油的决定,将直接导致欧盟预设的缓冲期流产,并立即对欧盟石油来源造成负担。

  中东问题专家 博联社总裁 马晓霖:欧洲严重依赖海湾的石油,特别是伊朗的石油,原计划半年以后停止大概五六十万桶的石油进口,之前有时间的安排,逐月减少还是找到替补这种石油来源,突然间半年就出现了石油的短缺,这会让整个欧盟的相关的石油进口国措手不及。

   石油的双输困局

  如果说主动断油对于伊朗来说,是刮骨之痛。那么正疲于应付诸多内部挑战的欧盟的处境,也并不理想。迁延日久的欧债危机、失业率高企、经济低迷,无不挑战着脆弱的欧盟神经。眼下,不论是石油短缺,还是油价上浮,对欧盟各成员国来说,都是个坏消息。对从伊朗大量进口石油的三个国家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尤其如此。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 约瑟夫·詹宁:希腊将会最先受到影响。我们将看到价格会上涨,进而影响所有严重依赖进口石油的国家。但我认为,对经济的影响会局限在一定范围,因为市场上的供应会仍然充足。

   重回谈判桌的呼声

  伊朗和欧盟的争端,无疑还是根源于核计划。伊朗和西方各国就这一计划的谈判一直时断时续,最近一轮谈判在2011年1月宣告破裂。今年1月2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抵达德黑兰,将与伊方讨论伊朗核计划中的争议问题。而从更务实的层面,重回谈判桌则成为各方的一致呼吁。

  联合国秘书长 潘基文:伊朗有责任和义务证明其核计划完全出于和平目的,并且他们应当全力配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调查)。我也一直敦促欧盟三国(英国、法国、德国)及美国、中国、俄罗斯与伊朗开展对话。解决伊朗核问题,除了和平方式,没有其他办法。

  中东问题专家 博联社总裁 马晓霖:像沙特要是开足产能的话,每天可以生产1000万桶,但是现在的话,根据欧佩克的配额也就在500万桶左右,换言之,他还有500万桶容余的产能,所以这些产油大国都在等着出现一个空额来替补,当然还有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些国家也可能不弥补,造成某种阶段性的稀缺,导致一种恐慌,进而使油价高升,他们各自赚得盆满钵满。

  在欧盟公布石油制裁之后,伊朗的回应可谓是软硬皆有。一方面,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访问,赢得国际舆论的支持;另一方面,表示不久将停止向欧盟“一些国家”出口石油,但同时又推迟了议会的相关讨论。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伊朗这样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既使得海湾局势有了一些缓和,又为谈判博弈增加了砝码。下一阶段,伊朗局势将如何演变,在以后的节目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国际原子能机构访问伊朗的成果,以及反制裁方案最终是否会达成。

  伊朗石油部长罗斯塔姆·加塞米4日呼吁欧盟国家重新考虑有关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的决定,并说伊朗将会停止向部分欧洲国家出口原油。

  加塞米说,向欧盟出口的石油仅占伊朗全部石油出口的18%左右。他表示,作为对欧盟制裁的回应,伊朗将会停止向部分欧洲国家出口原油。他没有透露具体是哪些国家。

  加塞米还说,伊朗已经致信目前的欧佩克轮值主席国伊拉克,请求欧佩克成员不要在欧盟对伊朗实施制裁之际提高原油产量。

  伊朗议会文化委员会副主席舒贾伊1日说,伊朗石油部和议会国家安全与对外关系委员会未来几天将举行联合会议,讨论有关停止向欧盟出口石油一事。伊朗议会经济委员会成员佐勒加德尔说,如果欧盟开始对伊实施石油禁运,伊朗将停止从欧洲进口商品,这会导致“欧洲尤其是法国众多工厂倒闭,许多人失业”。

  欧盟领导人1月30日批准了欧盟外长会作出的对伊朗石油出口和央行实施制裁的决定。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伊朗的石油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85%以上。伊朗目前原油日出口量约260万桶。欧盟从伊朗日进口原油总量约50万桶,其中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欧盟成员国中进口伊朗石油最多的国家。

  在欧盟决定对伊朗石油出口实施制裁后,伊朗方面放出风声,将采取反制裁措施,主动对某些欧盟国家“断油”。石油,成了眼下欧盟和伊朗博弈的最有力棋子。而实际上,石油也同样困住了欧盟和伊朗。一旦断油,欧盟和伊朗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全球油气市场又会如何反应?一起来看今天的聚焦。

   来自欧盟的制裁

  1月,伊朗局势再掀波澜。19日,伊朗方面否认之前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言论,称伊朗政府从未想过在这条极为重要的水道设置障碍。这让全球许多倚赖原油进口的国家大松了一口气。毕竟这条通道占到全球石油运输总额1/5,每天经过这个区域运往全球各地的原油和原油产品达到1600万桶之多。

  仅仅四天之后,来自欧盟的消息就完全地打破了这个微弱的平静。23日,欧盟外长会议通过决议,禁止欧盟国家从伊朗进口石油,并同时对伊朗中央银行实施制裁。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阿什顿:制裁并不意味着结束。制裁的目的是给伊朗施压,让其回到谈判桌。

  而在去年头10个月,欧盟每天从伊朗进口60万桶石油,是伊朗第二大石油出口市场。伊朗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也来源于石油出口。

  中东问题专家 博联社总裁 马晓霖:这30年他是一直在西方的封锁制裁下,但是像现在这种直接拿他的经济命脉、拿他收入主要来源石油工业开刀的话,这种打击如果半年以上,对伊朗当然是致命性打击,2、3个月我觉得他能扛过去。

  于是消息一经公布,伊朗货币里亚尔对美元暴跌,创下1美元兑换2.2万里亚尔的历史新低。业内人士认为,伊朗将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其他买主,以抵消在欧洲市场的损耗。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 约瑟夫·詹宁:伊朗将在全球市场寻找其他的客户,这可能进一步推动伊朗寻求非谈判的解决方案。现在看起来这并不大可能发生。另一方面,如果伊朗能够找到其他的客户,来规避禁运制裁,那将使得对重返谈判的促进效果完全丧失。

  伊朗放风“反制裁”

  自去年9月底以来,伊朗货币里亚尔4个月内已经贬值大约70%。由于伊朗众多物资都依赖国外进口,因此伴随里亚尔币值的暴跌,国内物价快速上涨,通货膨胀十分严重。近一个多月来,许多物品价格上涨20%以上。就在观察人士为内外交困的伊朗担忧之时,伊朗方面却传出消息,称议会将在近期通过双重紧急法案,停止向某些欧盟国家石油出口。伊朗的主动断油风声,无疑给欧盟各国造成了直接的压力。

  中东问题专家 博联社总裁 马晓霖:他这时候表态,肯定是向欧盟说明一个事实,你是乙方,我是甲方,你用我的石油来推动你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很困难的情况下,如果你不买我的油,那你再通过高价,或临时去别的地方去找石油供应的话,对你脆弱的欧洲经济将是雪上加霜。

  正是为了缓解石油禁运给各成员国以及相关企业带来的压力,23日召开的欧盟外长会议决议,同意已经签约的合同可以执行到今年7月1日。在这期间的几个月缓冲期,欧盟国家将寻找别的“油路”。如果伊朗议会作出立即向欧盟断油的决定,将直接导致欧盟预设的缓冲期流产,并立即对欧盟石油来源造成负担。

  中东问题专家 博联社总裁 马晓霖:欧洲严重依赖海湾的石油,特别是伊朗的石油,原计划半年以后停止大概五六十万桶的石油进口,之前有时间的安排,逐月减少还是找到替补这种石油来源,突然间半年就出现了石油的短缺,这会让整个欧盟的相关的石油进口国措手不及。

   石油的双输困局

  如果说主动断油对于伊朗来说,是刮骨之痛。那么正疲于应付诸多内部挑战的欧盟的处境,也并不理想。迁延日久的欧债危机、失业率高企、经济低迷,无不挑战着脆弱的欧盟神经。眼下,不论是石油短缺,还是油价上浮,对欧盟各成员国来说,都是个坏消息。对从伊朗大量进口石油的三个国家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尤其如此。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 约瑟夫·詹宁:希腊将会最先受到影响。我们将看到价格会上涨,进而影响所有严重依赖进口石油的国家。但我认为,对经济的影响会局限在一定范围,因为市场上的供应会仍然充足。

  重回谈判桌的呼声

  伊朗和欧盟的争端,无疑还是根源于核计划。伊朗和西方各国就这一计划的谈判一直时断时续,最近一轮谈判在2011年1月宣告破裂。今年1月2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抵达德黑兰,将与伊方讨论伊朗核计划中的争议问题。而从更务实的层面,重回谈判桌则成为各方的一致呼吁。

  联合国秘书长 潘基文:伊朗有责任和义务证明其核计划完全出于和平目的,并且他们应当全力配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调查)。我也一直敦促欧盟三国(英国、法国、德国)及美国、中国、俄罗斯与伊朗开展对话。解决伊朗核问题,除了和平方式,没有其他办法。

  中东问题专家 博联社总裁 马晓霖:像沙特要是开足产能的话,每天可以生产1000万桶,但是现在的话,根据欧佩克的配额也就在500万桶左右,换言之,他还有500万桶容余的产能,所以这些产油大国都在等着出现一个空额来替补,当然还有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些国家也可能不弥补,造成某种阶段性的稀缺,导致一种恐慌,进而使油价高升,他们各自赚得盆满钵满。

  在欧盟公布石油制裁之后,伊朗的回应可谓是软硬皆有。一方面,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访问,赢得国际舆论的支持;另一方面,表示不久将停止向欧盟“一些国家”出口石油,但同时又推迟了议会的相关讨论。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伊朗这样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既使得海湾局势有了一些缓和,又为谈判博弈增加了砝码。下一阶段,伊朗局势将如何演变,在以后的节目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国际原子能机构访问伊朗的成果,以及反制裁方案最终是否会达成。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