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汉风”两般样 只缘国民性格大不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10:3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如果说‘汉风'是无声化雨润万物的浩荡长风,那么这股风势头还不够强,劲力还不够足,借鉴‘韩流'经验推广中华文化意义重大!”。近日,在中华文化推广研讨会上,长期致力于对外推广中华文化的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研究院夏长生教授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韩国歌曲、影视作品席卷东南亚,一些青少年从喜欢看韩剧、听韩国歌进而发展到追求韩国的商品,如韩国的化妆品、结婚礼服、韩剧服装,甚至韩国饮食,甚至专程到韩国旅游,体验“韩流发源地”的文化氛围和情趣,拜见自己心中的偶像,导致韩国影视作品、化妆品、服装、旅游产品销售火爆,给韩国带来滚滚财源。与此相反,虽然人们通常爱用“汉风”劲吹来形容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但事实上,“汉风”像‘韩流'那样形成改变一个区域、一个群体生活、消费理念的“旋风”。同是民族文化推广,为何“韩流”“汉风”截然不同,其中原因是什么?
通过夏长生教授的介绍,笔者专程赶往首尔与在韩华人协和会创始人兼会长、韩国知名华人社团领袖乐科欢先生进行了深入交谈。
乐科欢先生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曾就职于联想集团,后到只身前往韩国创业,2008年创办“在韩创业协会”,先后组织中韩贸易合作近百起,并牵头举办了多次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型跨国文化交流活动,被誉为中韩民间文化交流大使,对中韩文化均有深刻见解。
“导致‘ 韩流'、‘汉风'的不同境况的原因很多,但追根朔源,最核心的原因在于民族性格不同。”乐科欢先生说。
“首先,汉民族性格讲究中庸,而韩民族中自我的成分更多,所以春风化雨式潜移默化的“汉风”无法像而“韩流”那样以其独树一帜的特点迅速形成风潮。”乐科欢先生表示。
对乐科欢先生的说法,夏长生教授深为赞同。他认为,儒家中庸思想是汉文化的精髓,在求同存异中中国人更愿意”求同“,体现的是一种谦和,而韩民族更注重“存异”,注重自我展示。正是这种民族性格的不同,导致了文化推广风格的不同。
事实上,“韩流”之所以能让青少年趋之若鹜,正是其“酷”、“时尚”元素迎合了当今年轻人自我、个性的心理。而在中华文化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等语句比比皆是,拒绝个性、力求共性成为民族性格的基调之一。所以在传播上“韩流”能通过展示另类、个性、自我迅速抓住公众眼球,而“汉风”则是大道无形,循序渐进。
“其次,韩民族性格独立,自我优越感强,而汉民族性格是兼蓄并容,相对谦和。这也正是“韩流”旗帜鲜明而“汉风”低调推进深层次原因。”乐科欢先生说。
对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夏长生教授认为和民族文化的形成轨迹大有关联。他认为正是吸收、包容成就了汉民族文化的丰富和灿烂,也造就了汉文化无与伦比的同化能力。而韩民族文化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中华文化体系内,二战之后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重建,在一定程度上持自身独特性和已经成为树立民族自信的需要。而独立就意味着标杆,优越意味着自信,当人们接受时就会群起追捧,低调则很难引人注目,所以虽然低调是中国人的美德,但却成为中华文化推广的弱点。
“第三,‘韩流'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是经过精心包装策划的文化产业,而中华文化的创意、策划均相对滞后,这也反映了民族性格特质中创造精神的强弱。”乐科欢先生说。
事实上,“韩流”的确是韩国政府牵头精心创意的结果。从1998年金大中政府推行新文化战略起,韩国就把“文化立国”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将低消耗、无污染、利润核心在于创意的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推进。对“韩流”传播,韩国政府也有着一整套完整的政策、法规、组织和资金上的保障机制,短短十余年,韩国便成为为世界第五大文化创意产业强国,名利双收。
在搞好创意策划的同时,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编制了一张大网,国内所有的文化交流活动都被纳入网中。11月中旬在韩华协通过华韩咨询公司在中国启动了合作伙伴的招募行动,计划通过授权方式在国内50个大中城市设立代理商共同拓展中韩留学、劳务、旅游、美容手术等经济文化交流活动,行动一经公布,立即被韩国有关机构纳入在中国再掀“韩流”的整体方案,得到大力支持。
对如何做好中华文化推广,夏长生教授认为要靠“两手”,即左手弘扬传统,右手开拓创新。在机制创新方面,以文化部门为牵头单位,整合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而在方式和内容创新方面,要加大力度,在海外推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习谷,把蕴含着中国人伦理情感、审美趣味和人文情怀的中国传统节日的祝福送到海外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性格很难改变,但借鉴先进经验改进做法并不难,让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家对中华文化的推广日渐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大力扶持,相信‘汉风'刮遍全球并不遥远。
(责任编辑:杨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