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春节回乡再思“三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7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李仁平

  按照传统,正月十五之前还都算是春节期间,友人小聚,聊的话题也自然绕不开回家过年的是是非非。一位友人聊起自己的回乡见闻:“三农专家李昌平10年前上书总理时说‘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回乡看来,今天仍然如旧。”

  友人老家系南方农村,用他的话说是,“曾经青山绿水,民风淳朴”,而如今“一路乘车从城镇到乡村,凡与城镇市有关,貌似欣欣向荣,却类蓬勃的细菌;凡与农村有关,则萧索破败,是真正的萧索。”

  席间,他“颇有微词”:“你们媒体年前还大肆宣扬,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大陆小城镇化建设进展迅速而顺利。忽略的现实是,在农村,不管是管理者还是乡民,还没有做好城镇化的准备。”

  在这个距离城市甚远的小乡村,一片一片曾经的良田被荒着,长满了草。友人看来,“这怪不得乡人!”附近工厂的工业废水被毫无节制地排到小溪、小河,渗透至地下,农业生产因此受到极大影响,水稻绝收,河虾萎缩,山林消减,日益加剧。

  友人回乡的几日,听到的近况介绍多是“在外打工”,而纯粹从事农业生产的乡民,为人所看不起,在他们眼里,甚至看不到一丝昂扬、向上的气息。乡民看来,进城打工尽管不易,呆在城市地下室,一家人挤在8平方米的小屋,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干着清洁工、保安、保姆、送报纸、拾荒以及其他高强度、巨枯燥等类机器的工作,月收入千元上下……甚至遭遇“白眼”,但总好过在村里务农的光景。

  相比之下,国家对务农者的补贴,保证收购价,只是蝇头小利,改变不了农作劳累、微利的事实。在友人的故乡,数年前奔赴各大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不仅没有大批量的返乡,相反,那些无法在工业化进程中获得利益的乡民,仍旧源源不断地加入城市农民工的行列。让人担忧的是,这将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人的粮食安全?

  在务农者转战城市的大浪中,肩负着改变乡人命运的乡村教师也加入了这场“大迁徙”。友人世代教师家庭,但让其老父亲忧伤的是,优秀教师前前后后都去了城镇,教育水平下降暂且不说,教师资源的严重不足已经危及到了孩子们正常的课程安排,乡村基础教育濒临崩溃边缘。

  恶性循环的是,好的教育资源一股脑儿集中到了城市,孩子们被迫大量涌入城镇,导致乡村学校生源严重不足,而生源不足,直接导致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下降,又进一步加剧了教育力度缩小,教育水平下降。与此相关的另一个课题是,小城镇并没有做好迎接乡民的准备。

  不知从何时起,淳朴的民风也开始渐行渐远。记忆中乡人的勤勉踏实渐渐淡去,对金钱的膜拜却步步加深。“由于教育水准所限,他们也许不会将其看为传统精神或文化的沦陷,但是弥漫在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人群的那种无奈、消沉、悲观,让你看了心惊胆寒。”进入城市,乡民们确实提高了生活水平,但生活的安全感似乎越来越少。

  “治安问题”也变成乡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等问题开始变得越来越棘手,“日不闭户,夜不关门”的信任感是再也无法寻得回来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