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向“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致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8 01:2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艺术家》中喧宾夺主的小猎犬杰克·罗素、《雨果》中的杜宾犬马克西米利安等好莱坞“明星狗”,将于13日角逐第一届“金项圈奖”的“外语片最佳金犬”、“喜剧电影最佳金犬”等多个奖项

  谭薇/编译

  [ “狗在电影中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反映了西方文化中犬类的人性化趋向。” ]

  “金酸梅奖”的大戏刚刚落幕,第一届“金项圈奖”(Golden Collar Awards)便要粉墨登场。《艺术家》中喧宾夺主的小猎犬杰克·罗素、《雨果》中的杜宾犬马克西米利安等好莱坞“明星狗”,将于13日角逐“外语片最佳金犬”、“喜剧电影最佳金犬”等多个奖项。不过,千万别把“金项圈”当成“金酸梅”式的恶搞,这不仅是好莱坞对“人类最忠实朋友”的一次致敬,亦是对电影艺术的一种多角度解读。

  迟到的“金项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项圈奖”是好莱坞对电影犬的一种迟到的认可。自足智多谋的牧羊犬罗孚在1905年的英国短片《义犬救主》中大显身手,救出被绑架的小主人后,犬类在电影中便开始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多是英勇无匹的忠犬,譬如灵犬莱西、德国牧羊犬任丁丁、老黄狗;偶尔也有疯癫暴虐的害群之犬,参见《狂犬惊魂》。它们可以是或搞笑或煽情的老友狗狗,譬如《我的小狗斯齐普》、《马利和我》、《忠犬八公的故事》、《红犬》;可以是故事的副线,譬如《律政俏佳人2》里的“狗权”案,可以是主角的忠实伙伴或得力助手,譬如《绿野仙踪》的托托、《古惑丑拍档》中的警犬霍赫;在《贝多芬》等家庭剧中还是寓教于乐的活教材。简言之,犬类一直被偶像化、神秘化和人格化。

  “狗在电影中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反映了西方文化中犬类的人性化趋向。”“金项圈奖”及数字媒体公司Dog News Daily的创始人阿兰·西斯金德如是说。从另一方面来说,电影犬的风行背后自有其商业逻辑。根据2011年美国宠物用品协会进行的一项调查,在宠物犬用品的购买者当中,女性占到了78%。西斯金德认为,“起用狗演员是提升电影人气、取悦女性观众的不二法门。”更何况,犬类既不像好莱坞明星一样需要造型师的众星捧月,也不会在幕后勾心斗角,搞出什么“幺蛾子”,堪称“德艺双馨”的电影圈劳模。

  “金项圈”的电影艺术

  事实上,仅从电影本身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技巧来看,犬类就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拯救主角于水火之中,还得让反派死得顺理成章;吠叫、呜咽、打滚均是重要的伏笔或线索。最近,电影犬又多了一项新的任务:塑造或丰富主角人物的性格层次。

  譬如,在《商海通牒》中,保罗·贝坦尼饰演一位处于商界食物链顶端的反派人物,蔑视一切法规,罔顾他人利益,唯一的情感寄托对象便是家中那只身患绝症的拉布拉多猎犬。“这是一位极端自私冷漠的商业大亨,无论对工作、家庭还是前妻,他都没有半份牵挂。”导演J·C·钱达解释道,“狗是他唯一的牵绊,看到他竭力延续爱犬的生命时,你会了解到,他究竟有多么渴望逃避现实,否定一切。”

  类似的,《青少年》的主角一再疏忽对宠物博美犬的治疗,这一情节便已为她的极端自恋埋下了伏笔;事实上,对波美拉尼亚种小狗的偏爱便足以说明一切;饲养比格犬的人往往更加脚踏实地。在《初学者》中,看似无情的奥利弗对已故父亲的杂种小猎犬流露出罕见的温情,也照亮了人物内心的隐秘角落;即将上映的新片《亲密伴侣》则试图通过小狗失踪后妻子、医生诸人的不同反应来表现人物的价值观与个性。

  “出于思维定式,我们总是期待人与狗之间的互动具备某种叙事层面的重要性,我们始终认为,这是一种充满意义的互动,也是道德感、善良和人性的象征。”得克萨斯大学的电影研究教授阿德里安娜·L·麦克莱恩认为,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受欢迎、最常见的动物之一,犬类往往被赋予了某种情感色彩。“在电影中,它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犬类身上表现出来的价值和情感往往会被投射到电影人物身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