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迎接农业科技发展的春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8 04:19 来源: 经济日报

  ◆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选择农业农村发展的路径时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的基础性作用。

  ◆ 基层推广人员是我国农业推广服务的中坚力量,要得到稳定,应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

  ◆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成千上万的农技人员天天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贴近大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于农业科技创新,明确要通过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不仅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而且使人民群众的餐桌得到极大丰富,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结经验,农业发展始终坚持了“三靠”原则,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这也是一条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如今,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例如,制约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农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政策推动作用的效果正在减弱。因此,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选择农业农村发展的路径时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的基础性作用。只有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正当其时,就像是一缕清新的春风,将我们带入农业科技发展的春天。

  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尤为富有新意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给农业科技赋予了“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的科学定性。这是总结了我国几十年来农业科技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高度概括,是充分认识农业和农业科技基本规律的集中体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计民生的命脉。农业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能简单用所创造的价值来衡量,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也不应简单地用数字砝码来称量。让农业科技过多地追求经济利益将会对农业生产、人们日常消费甚至全社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令人深思。单纯从经济效益角度去指导农业科研和推广体制改革,使总量本来就不足的农业科技创新力量被削弱;将一批农业科研单位“一刀切”改为企业,导致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难以进行下去;将基层农业推广组织推向市场,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落后于农民生产的需要。事实上,一项高水平的农业创新成果,没有十年磨一剑的韧性是难以出现的。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成千上万的农技人员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天天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贴近大地。农业科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地域特色明显,这就要求地方农业科研力量应成为我国农业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推广人员应是我国农业推广服务的中坚力量,要得到稳定,应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

  中央一号文件更加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与重点,超前部署了基础性、前沿性的研究,提出重点领域要率先占领世界农业科研的制高点。今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要突破一些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为我国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做好科技支撑。还要有效地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建立协同机制,扩大开放,合理分工,推进合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农技推广工作定位为公益性,并提出将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给长期扎根农村、默默无闻、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吃了“定心丸”。而且公益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服务机构的普遍建立健全,一定会大大增强农业科技服务“三农”的能力,使我国的“三农”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