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资境外风险“软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9 00:1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于盟;江玮 2012-02-09 00:16:23  

  核心提示:中资企业海外安全事件进入高发期,中国企业的劳动力优势成了境外经营能力最弱的部分。

  无论是苏丹,还是埃及,最近频发的中资企业境外经营风险都在愈加提出警示。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迅速扩展,中资企业海外安全事件进入高发期,中国企业的劳动力优势成了境外经营能力最弱的部分。

  中水电七局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从此事吸取到的一个经验教训是,今后“走出去”不应该再是劳务输出型为主导的方式,而应该转变为管理、技术、设备和资本的输出。“我们会做出一些调整。”

  预先接到的警报

  发生人质事件的项目位于苏丹和南苏丹交界的南科尔多凡州。而在该地区的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一直担心遭到苏丹政府的空袭,双方的交火一直没有停止。

  苏丹安全部门早先通知中国人,营地可能会遭到反政府武装袭击,因此中国人需要被转移到18公里以外的阿巴希亚镇,但工人们在一天后又返回了营地。此后,绑架事件发生。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媒体负责人马忠信说:“在危险的地区,接到警报绝不可掉以轻心。” 而工人们之所以在接到警报后仍返回营地,在喀土穆的一家民营承包商认为,可能是希望尽快完工。

  据中港湾苏丹港项目吴姓经理介绍,中港湾也参与了“六路一桥”一揽子项目的建设,但最终放弃了出事的乌-阿公路项目。“南科尔多凡一直在打仗,项目风险太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丁隆撰文指出,要想降低中国工人的海外风险,海外中资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摆正员工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知道有些地方不能去,有些项目不能接,有些钱不值得拿命去赚。”

  过去这里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200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9名员工被反政府武装绑架,绑匪曾经要求苏丹政府释放扣押的该组织成员,但是谈判失败,9天后5名中国工人遇害另外4人脱险。

  中资境外风险“软肋”

  “赚快钱”的背后

  从事非洲研究的中国学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存在着一种“赚快钱”的焦急心态,在投标时就以低价格,工期短吸引业主。而这种思路实则暗藏风险。

  中水电董事、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韩方明在事后表示,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包括经营风险和所在国政治风险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不可避免。

  他提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企业最为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完善国家风险评估机制,针对不同国家的政治、宗教、利益派系等情况,对企业海外投资进行政治风险分级评估。在评估一国政治风险时,需要中国政府尤其是外交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在消息来源上的优势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参考建议。

  《光明日报》认为,对中国跨国经营企业威胁最大的主要还是政治风险、外汇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和文化风险。

  中港湾最新的《境外经营与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报告》中指出,中港湾驻外机构在面临政局动荡、恐怖主义以及不可抗力风险时最为脆弱。

  竞相争取的政治资源

  而苏丹人质事件暴露出,中国与苏丹的友好关系反而使企业陷入风险。博联社总裁马晓霖认为,绑架事件的发生是反政府武装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向政府施压。

  “他们知道中国是大国,中国与苏丹政府很好,而中国政府很重视公民的生命安全,一定会向当地政府施加很大压力,当地政府不得不为了使中国人质尽快获释而满足对方要求。”

  事件发生五天后,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提出,希望中国向苏丹政府施压停止对他们的军事清剿,在冲突地带建立一条安全走廊,让国际组织的人道救援物资能够进入,并将中国工人撤出南北方交战地区,他们还呼吁请中国支持国际调查,起诉“那些对苏丹人民所犯下的战争罪行”。

  凤凰卫视评论称,在苏丹和南苏丹的争端中,充当调停人的中国因与两国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关系成为双方政府,以及反政府武装竞相争取的重要政治资源。

  “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容易把商业问题与政治混淆,总以为有两国政治关系兜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