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寒冷天气引"冰河期"炒作 部分媒体用词不科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9 07:3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就在中国热议“倒春寒”之际,全球多个国家近日均遭遇极寒天气的袭扰。近期,“冰河期”、“全球变暖逆转”等颇具轰动效应的词语被一些媒体频频使用,以此“解读”极端天气。事实上,当前的寒冬并非“最冷”,有关用词并不科学,而天冷可能使人们对全球变暖的误会进一步加深。

  “打喷嚏”不一定是“感冒”

  大家都明白打喷嚏不一定就是感冒,不过因此担心也是人之常情,这就需要全面“诊断”各种征兆,不能只因为几个冷天就断言地球要“得”小冰河期这个“大感冒”。

  针对欧洲个别地区百年不遇的低温,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4日表示,去年整个12月和今年1月份的大部分时间里,欧洲整体气温较往年偏高,“因此我们不认为这次寒潮能创低温纪录。”

  欧洲今冬也并非最冷。世界气象组织专家认为,欧洲等地区的严寒天气将持续几天,但对比一下2009年至2010年那个冬季就会发现,当时寒潮来得更早,持续时间更长。而2006年冬天,情况也比今年严重。因此,当前的严寒天气并不意味着今冬是欧洲最冷的冬天。

  对整个地球来说,当前欧洲一些国家的冷天连“喷嚏”都算不上。如果只看北美的天气,恐怕人们只会想到全球变暖,冰河期一说显得滑稽。

  媒体演绎出来的“冰河期”

  了解英国媒体的人都清楚,《每日邮报》惯常使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它在1月29日刊登的文章,没有一处直接引语中有“冰河期”这个词,而是文章作者本人写道“我们可能甚至会走向一个小冰河期”。就在文章见报当天,英国气象局就迅速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官方博客,反驳这篇文章中的“多处错误”。英国气象局认为,现在的寒冷不能用来否认全球变暖。

  严寒,气候变暖的恶果

  对于当前寒冷天气引起的“冰河期”炒作,让人想起2010年年底的“千年极寒”事件。当时一些媒体也是“据外媒报道”而宣扬那年年底要出现千年极寒,甚至引起了一些股票价格的波动,但到最后根本就找不到说这话的机构和专家,世界气象组织将其指为臆测。

  事实上,欧洲严寒天气已经连续多个冬天,却未能改变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报告显示,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研究显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的体积在近30年里减少了20%。极地海洋一旦缺少冰层覆盖,其海面相对温暖的空气就会向寒冷的高空移动,影响极地大气循环,其结果是极地冷空气在高压系统推动下,向北半球大陆地区进发,导致当地气温骤降。正是“暖”,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这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