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维权如何不再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0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MSN财经](http://stimgcn1.s-msn.com/portal/health/content_v2/buffer.jpg)
作者: 【记者石俊北京报道】
2011年11月20日,在北京西门子总部门前网络名人罗永浩,用铁锤砸烂3台有质量问题或设计缺陷的冰箱。在没有得到西门子方面满意回复的情况下,12月20日,罗永浩再次将20台西门子牌冰箱砸烂。罗永浩的维权事件再一次引起社会对消费者维权难现状的关注。
人人都是消费者,但不是每一个消费者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都愿意去维权,为什么?大家为什么在受到侵权的时候不愿意去维权,原因何在,是成本太高还是自己维权的各种压力或者各种障碍高高在上?解决维权难,该给个人公益诉讼权吗?在2月10日21:55央视财经频道《对手》栏目即将播出的《消费者维权如何不再难?》中,红蓝双方就此展开了精彩的激辩。
成本高是消费者放弃维权的主要原因吗?红方嘉宾盛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于国富认为,从律师角度来看,大概99%消费者都不去维权,他们还是因为考虑到维权成本太高了,比如我们现在就因为喝了一罐牛奶,而这罐牛奶只值两三块钱,我们不可能花五六千块钱的维权成本。消费者想维权,有调节、仲裁、诉讼等等途径,而且消费者权益组织也可以帮助大家去维权,条条大路通维权,不能说我们维权不能。
蓝方嘉宾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则回应表示,想去维权,维权的话协商,协商不成,你得有东西,要打官司,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打违约没有凭证、合同关系,到法院不支持你,不管你花多少钱,费了多少时间法院不支持,如果打侵权没有鉴定责任,有的不能鉴定,有的往往鉴定不出来责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想维权不是因为成本高低的问题,而是证据和其它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维权不能。
红方嘉宾业主维权专家舒可心认为,任何权益维护都有三个阶段,就是想不想、能不能和会不会,最后才是要核算成本,维权成本高,我们通过一些制度降低成本态度解决。蓝方嘉宾中国质检出版社法律顾问王寿魁则表示,这套制度的出台包括一整套政治制度、法律意识的提高,而不是单纯维权成本的问题,还有别的,背后需要一大串东西在支撑它,比如法律意识的提高。
那么公益诉讼权应不应该给公民个人来行使?这个问题上,红方嘉宾《书城》杂志编委陈斌认为,只有人人喊打,过街老鼠才跑不了,每一个人都可以为自己争取权利,只是说你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蓝方嘉宾中国消费者报副总编辑张建则觉得公益诉讼还是组织靠谱。组织来维权有它的优势,第一个组织者可以做得更专业,他有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可以利用。第二,在时间、金钱这些成本支出上组织有更大的余量,第三组织是规范运作的,可以保证少犯错或者不犯错,第四在公信力评价方面组织占优。
舒可心也指出,公民公益诉讼权益,是每个公民派生出的一种形式,公民可以组织起来建立公益诉讼机构,这个权益本身就是公民自己的,而不是什么人给我们的。公民有诉权并不等于最后中国所有的公益诉讼都由公民进行,一定结果还是由组织进行的,但这些组织都必须老老实实地替公民做事,不能因为组织可能好管理,然后剥夺个人的公益诉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