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如何将择校纳入理性轨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0 02:0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熊丙奇

  据媒体报道,今年起,浙江将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中小学“阳光招生”。浙江省教育厅负责人告诉记者,浙江公办中小学择校率要坚决降到5%以下,多余学额通过摇号确定招生名单;录取学生信息要在网上公布。同时重拳治理择校乱收费,坚决落实公办中小学择校与收费完全脱钩的规定,“这意味着,‘择校费’今后将在浙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应该说,浙江降低择校率的做法,是比较靠谱的,首先,择校不可能杜绝,因此,与其禁止择校,还不如认可择校一定程度存在,浙江的基本做法是“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但由于公办学校现阶段也存在不均衡,因此还会存在一定的择校问题;其次,择校要避免“权力择校”、“金钱择校”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透明,采取电脑摇号,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再次,为保障结果公平,应公示招生学生的信息,按照浙江的做法,招生结束后,招生结果包括学生姓名、出生年月、家长姓名、户籍关系、家庭住址等也要在教育信息网上公布,这便于社会监督,防止电脑摇号弄虚作假。

  然而,这一做法,照样遭到浙江本地家长和网友的质疑,具体包括:择校率下降固然好,但只要校际差异存在,就可能有其他形式的择校,比如购买学区房,这给家庭带来的压力更大;摇号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可是摇号能真正做到透明吗?

  对于家长和网友的质疑,需要理性看待。在笔者看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是长期性的任务,政府部门只有努力增大教育投入、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差异,才能铲除“择校热”存在的基础,否则,就会存在旺盛的择校需求,政府部门就是限制了明处的择校,却无法限制购买学区房这样的以房择校。但毋庸置疑,鉴于眼下义务教育严重不均衡的现实,要在短期内做到均衡,并不现实。如何在这过渡阶段,处理择校热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长深入讨论,形成共识。

  就现实情况而言,以“摇号+公示信息”的方式进行择校,是最不坏的做法。择校的方式,除了前述的“权力择校”和“金钱择校”之外,还有分数择校和摇号分配,权力择校和金钱择校这是公众明显反对的,而分数择校(包括“入学测试”、“占坑班”、推优等)也与《义务教育法》违背且不符合基础教育倡导素质教育的方向,剩下的也就是摇号分配。而众所周知的是,摇号分配最大的问题是暗箱操作——这也是这种做法,曾在一些地区实施,可最终夭折的原因——要避免暗箱操作,就需要信息公开。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政府、学校和家长的协商机制,也就是说,政府部门在制订“择校方案”时,需广泛听取学校、家长的意见,就怎样做到过程透明、结果公正,进行讨论,采取各方都可接受的办法,比如,确定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形式,或者组织家长观察团,参与摇号过程的监督等。

  从浙江的做法看,目前缺少这一过程——据媒体报道,省教育厅向媒体透露的关于治理“择校”的重要消息立即在中小学校和学生家长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可见事先学校和家长并不知情——因此,要让这一方案被家长、社会接受,需要有听取家长意见、组织市民听证会的过程。事实上,如果对于教育决策,都能采取家长、社会人士参与决策的机制,我国教育的投入问题、资源配置方式问题、择校费问题,并不会发展到这么严重。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和规范择校,在治理择校热中缺一不可,如果不推进均衡,缩小差异,规范择校就没有基础,而如果纵容“权力择校”、“金钱择校”乱象,则会败坏教育风气、增加学生负担,且保护择校利益链。

  在家长、社会公众参与的教育决策中,如果能明确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责任,确定义务教育均衡的任务和时间节点,让各学校的办学质量差距明显缩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用家长信任的方式,实施小比例的择校,就将缓解择校热,将择校纳入理性轨道。

  (作者系上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