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企业"高危区"如何防身 公共关系须做到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0 08: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高危区"如何防身公共关系须做到位

  本报记者/刘言本报实习记者/赵捷

  他们中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采矿者,有的是石油工人;在阿富汗、利比亚、尼日利亚等“高危”地区,他们沦为当地政治冲突的“牺牲品”,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步伐的加快,中国工人被卷入东道国政治危机的案例有增多之势,动荡的政局正在成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的难以承受之重。

  从西亚北非动乱到东南亚国家的内部冲突,致力于扩大海外版图的中国企业,在经历风雨和波折的同时,必须面对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如何能够在世界风云变幻中保全自身?

  公共关系须做到位

  2012年1月28日,29名中国工人在苏丹被劫持,紧接着又有25名中国工人在埃及被扣留,这两起看似不相干的事件却有着某种共同的联系。有分析认为,中国因为在当地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才会卷入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成为不同势力间互相制衡的挟持目标。

  事实上,中国对于卷入东道国的政治漩涡不是没有体会。2011年6月,长期对峙的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发生武装冲突,起因是双方都坚称对中国投资建设的太平江水电站拥有管辖权。此次缅北冲突对中国利益构成了极大的考验。一方面,交战双方均派人前往北京,或写信给北京,征求意见或要求调停,使得中国被迫成了战争的“第三方”,损害了中国的投资利益。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海外利益频频被政治风险“绑架”,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地缘布局有很大关系。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以资源能源类为主,而资源能源丰富地区往往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一般而言,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欠完善,内部矛盾容易被点燃激化,因此发生动乱风险的概率相对较高。加上中国在这些地区投资密集且与执政当局关系密切,因此容易成为不同势力间利益争夺的焦点。

  一些专家认为,在冲突地区投资如同“在风口浪尖上走钢丝”,面对强大的“不可抗力”,中国企业也须学会明哲保身之术。一般来说,公共关系处理不平衡,是导致中国在地区冲突中受牵连的重要原因。中国跟对方国家做生意,要兼顾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众、反政府武装等各方利益,要加强海外民间公关力度,切实反思如何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在政治风险和经济利益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安全管理不能松懈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是专家们给出的另一项建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非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泺告诉《世界新闻报》,中国企业要在研究投资对象国政治环境的基础上学会主动“避险”,这方面可参照联合国发布的冲突地区投资指南,加强风险评估,制定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商务部和外交部也会对高风险的地区做出评估和预警,一般的个人投资者应该遵循国家的预警,不要到特别危险的地方去。”

  商务部早在2004年11月就组织编写了《外派经贸人员对外安全工作须知》,提供给中国驻外经商机构的人员、对外援助企业人员及境外中资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项目人员,目的是增强有关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外交部也从去年开始编制《中国企业海外安全风险防范指南》,为企业提供赴海外投资的安全指导。

  虽然有这些文件作指引,但不少观点认为,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还是提高主观能动性,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一方面,企业应克服日常工作中“重生产、轻安全”的不足,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文明教育;另一方面,一线负责人要锻炼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从而在风险到来时能够稳妥应对。

   有效投保减少损失

  风险不可不防,但如果遇到“不可抗力”,中国企业还需考虑如何通过保险机制最大限度保全资产。过去一年在西亚北非多国发生的骚乱或政局更替,就给中国投资者上了这样一课。

  一般来说,在政局动荡国家开展运营的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损失,例如营业中断、财产被盗或损毁、采购和供应合同受到威胁、支付延误以及员工紧急疏散等。这些损失的代价往往都是比较大的。以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为例。有数据显示,战事发生时,中国有75家企业在利比亚投资,共涉及50多个项目的工程承包,总金额约188亿美元。据专家估计,由于人员撤离、固定资产遭到破坏,中国在利投资受到严重冲击。

  如何利用保险来减少损失,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之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对此,有保险业的专家建议,首先需完善投资合同相关条款,建议将东道国的动乱因素纳入投资合同条款中,并明确援引该条款免除责任的具体要求。针对东道国动乱已经产生的实际损失,则应依据海外投资保险和投资争端解决机制获得救济。

  其次,在综合评估东道国动乱风险的基础上,中国投资者可以有选择地向保险公司进行投保。在选择此类保险时,应咨询专业顾问公司的意见,尽可能确保其保险范围的覆盖面足够宽,从而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妥善保障。

   中国企业在非洲如何赢得民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非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泺认为,外部环境造成的风险难以控制,但由于自身原因引发的风险更需要引起企业的警醒。有的时候,企业自身管理不善,也可能导致小矛盾酿成大事件。

  王泺告诉《世界新闻报》,近些年,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建厂遭受了一些非议,原因是,中国企业很少雇佣非洲当地员工。这让一些当地人觉得,中国企业用他们的资源,挣他们的钱,却不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对中国企业的印象也由此转为负面。长期来看,这种抵触心理有可能演变为大问题。“中国企业要想在非洲扎根,首先要学会跟当地社会融合,赢得对方的信任;只有得民心,合作才能稳固、长远。”

  王泺说,在这方面,中国有色集团做得比较成功。“中国有色在赞比亚不仅做生意,还投资建医院,其展现出的社会责任担当精神,为其争取到了赞比亚国内的舆论支持。因此,当赞比亚出现反华势力的时候,当地人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中方的利益。”

  王泺对《世界新闻报》指出,严加防范是保障企业安全的必需措施,但是再严密的规定也不可能把中国工人和当地人完全隔离,人为地创造“安全真空”。真正的安全不是隔离,反而是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以普惠于民的实践营造企业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赵捷)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